這通電話守護“疫”線心理健康!還有一張“心靈處方”請查收
“962525”
電話這頭
是焦慮、恐懼、抑郁
熱線那端
是傾聽、疏導、關懷
抗“疫”期間,楊浦區有這樣一支團隊:24小時堅守在心理援助熱線上,架起溝通的橋梁,拉近心靈的距離,輕柔的話語吹走陰霾;關切的問候托起希望……
保醫送藥,讓迫切的等待得到回應
“怎么辦?怎么辦?……”來電求助的C女士一直重復著這三個字。她患有抑郁癥,封控期間,家中治療藥物儲備不足,病情存在隨時復發的可能。接線員溫和地引導C女士平復情緒,“不要緊張,先放松,把事情慢慢說清楚……放心,我們會想辦法解決的……”
一聲聲輕柔的話語,安撫了C女士的情緒,也讓接線員逐漸了解了事情的概況。當接線員耐心聽完C女士的需求和困擾后,隨即幫忙提出了解決方案,給了C女士一顆“定心丸”。熱線援助團隊登記了C女士的住址和用藥信息,并迅速上報至市相關部門,聯系代配藥等服務。
“疫情期間,封控管理給生活出行帶來不便,由此引發的用藥就醫問題容易帶來一定的應激反應,比如出現恐慌、焦慮情緒,這些情緒都是可以理解的,同時消除起來也比較容易,我們及時的保藥就醫方案,能夠快速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走出困境,從而幫助他們徹底打消這些顧慮,走出不良情緒。”楊浦區心理援助熱線管理員鄒坤良說。
情緒疏導,在孤獨的黑夜點一盞燈
一直以來,心理熱線面對的求助問題和群體十分廣泛,接聽來電中,有被校園霸凌的學生、有掙扎在家庭沖突中的孩子、有陷入職業倦怠或情感困擾的成年人,也有焦慮抑郁的群體等。
疫情發生以來,持續多日的封控管理生活和核酸檢測舉措,引發了部分居民的心理變化和情緒問題。比如熱線曾接到一位身處隔離點的X男士求助,電話里的他顯得十分焦慮和恐懼,“我好害怕,我不知道,我很擔心……” 他告訴接線志愿者,他是在香港做了多次檢測為陰性,才決定來上海,目前在上海的核酸檢測結果也是陰性,但所處隔離點的人員中出現了陽性病例。“今天接到通知要安排我轉移到另一個隔離點,為什么要轉移?我該怎么辦?那里安全嗎?”焦慮、恐懼、無力感占據著X男士的內心,電話那頭的他顯得十分無助和害怕。
接線志愿者耐心地傾聽他的訴說,并積極給予他溫暖而又肯定的回應,“目前的防疫措施都是依據新版診療方案科學制定的,防疫措施都有明文規定,隔離點的條件也有相應保障……”配備專業知識的接線員細致地梳理了當前疫情管控的相關措施和依據,用理論和事實讓電話另一頭的X男士感受到這種防疫管理對他來說更安全,更利于他的健康。
漸漸地,電話求助者的話音變得平和,疑慮和擔心明顯消除,焦慮和不安得到了很大的緩解,他甚至開始“暢想”起了走出隔離點后的生活。“期待你能開啟新的生活,另外,如果在新隔離點期間遇到其他情緒問題,也歡迎隨時撥打這個熱線哦。”掛斷電話前,接線志愿者還不忘給X男士送上樂觀積極的祝福和貼心溫暖的提示。
“出現焦慮、恐懼、抑郁,或者是煩躁情緒等其實是可以理解的,這是長期壓力之下的一種常見心理反應。大部分都是輕度的、持續時間短的、對生活影響比較小的,而且我們會指導他們通過自身調節來回歸正常。對少部分出現持續時間長、癥狀嚴重、對生活影響明顯的,我們會重點關注和追蹤。”鄒坤良說。
科普貼士: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為打贏抗疫“心理戰”,抵御封控帶來的“宅家綜合癥”情緒,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心理咨詢師李亮給大家開了一劑“心靈處方”。
1、“一日三餐”:規律的作息和飲食能帶來輕松愉快的心情,即使是封控在家,也應當盡量保持以往的作息規律,這樣做可以避免生活被打亂后的不適應感。
2、“上班下班”:通過改變穿著方式、環境布置等方式可以營造出不同的氛圍感,以此可以區分工作和休息的不同狀態,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時的效率,也可以減輕工作后的壓力和負擔感,從而緩解焦慮情緒。
3、“生活消遣”:一點點生活情趣的消遣活動,不僅可以轉移注意力,還能放松愉悅身心,可以是一局游戲,一部電影,一曲《本草綱目》,給枯燥無味的宅家生活帶來一些小小的刺激和釋放。
4、“詩和遠方”:不要一個人沉浸在孤獨的時間里,利用好可支配的大把時間,可以建立起更多的聯系,一條語音,一通電話,一段視頻,問候遠方的親人朋友,分享此刻的見聞和感受,突破時空阻隔,建立情感溝通。
專家提醒,疫情期間,出現適度的焦慮、緊張,有助于人們增強防護意識、做好健康監測、遵守防控要求,但如果焦慮過度,甚至長時間驚慌失措、恐懼不安,市民可以撥打上海市心理熱線962525尋求專業幫助。
據了解,962525心理援助熱線是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于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時,在原有心理危機干預熱線的基礎上,增設的7*24小時線上心理援助服務。目前援助熱線隊伍有工作人員30余人,他們中有醫院的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社工師,還有來自社會上的心理咨詢師志愿者。今年4月1日以來,累計接聽來電500余例。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