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學生的這些建議,被寫入上海這部地方性法規!
3月1日,上海首部全面規范和推進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地方性法規《上海市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條例》正式頒布實施,其中一條有關“同伴教育”的條例內容,正是采納了阿拉長寧華東政法大學附屬中學學生所提出的建議。
“本市支持未成年人依托學校共青團、少年先鋒隊、學生聯合會、社團等學生組織開展同伴教育,平等交流、互幫互助,學習法律知識,了解未成年人犯罪風險因素,增強預防犯罪的意識和能力,加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實現健康成長。”
記者了解到,本條意見建議是華政附中的學生們在《上海市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條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期間,自主召開討論會,形成統一意見后主動向市人大提出的。
時間回撥到去年年末的一個早晨,華政附中學生會副主席,學生事務中心校長助理朱昶安同學在家中閱覽“上海人大”微信公眾號信息時,敏銳地發現了一則公告,市人大正在對《上海市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條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對朱昶安來說,參加修法立法活動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曾經擔任學校事務中心立法委員會主任的他利用午間自主管理時間,召集了幾位學校的“資深”立法骨干對該《條例》的總則、預防支持體系、預防犯罪的教育、對不良行為的干預、對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對重新犯罪的預防、法律責任、附則等8章60條內容進行了學習與研讀,而后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
有同學提到,平時大家參與了不少團支部的主題學習活動,為什么不能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條例的主題納入進去進行學習教育呢?有同學還提到,學校還有團委、學聯、少先隊等組織,學生干部應該發揮榜樣作用,又應該盡己所能服務有需要的同學。在聽取大家的意見后,經篩選整合,朱昶安最終決定圍繞“同伴教育”的內容進行補充,并將相關建議呈送上海市人大。
最終大家的意見建議體現在了《條例》的第27條條文中。
上海市青少年服務和權益保護辦公室社工工作處處長蘇玉峰表示,華政附中學生的意見建議非常好,“青少年往往能夠聽取或采納同伴的意見和建議,同伴教育的意義在于未成年人之間能夠做到平等交流、互幫互助,學習法律知識,了解未成年人犯罪風險因素,增強預防犯罪的意識和能力。”
華政附中的學生們為什么能有這樣主動參與立法修法的意識,得益于學校的法治教育,作為一所以“尚法”為特色的中學,華政附中走過了“法制教育-法治素養-尚法精神”的三個階段,真正進入了“依法治校”的實踐,“尚法”不僅已融入學校整體運作系統,而且已悄無聲息地融入到了學校的校園文化和學生們依法參與社會治理的自覺中。
2019年底,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就《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征求意見稿)》向全國發布征求意見,學生事務中心同學召開多次由學生、教師、家長和專家參加的專題聽證會,形成10多條意見建議,得到教育部政策法規司的回函,予以充分肯定,并表示將部分采納。
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其中有一條立法修改意見,也是由華政附中學學生提出的,并被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立法采納。
近年來,學校的學生事務中心還針對學生午餐、學生課業負擔、校內手機使用等事關學生切身利益和學校管理的熱點難點,通過學生事務中心志愿者先期調研和校園聽證會形成建議,以學代會舉行大會審議,最后通過校園“立法”程序,制定了《無校服日實施規定》《學生作業自主權實施規定》《學生在校使用手機規定》《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規定》《學生外帶食品進校園管理若干規定》等校園法。
據了解,華政附中填報政法類專業的學生數量在逐年上升,被名校錄取的學生比例也在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華政附中學子立志于為依法治國作出自己的貢獻。
華政附中校長傅松說,通過民主公正的學校治理機制以及各類課程的學習體驗和感悟,學生的思維力、領導力、團隊意識都會有所提升,法治的思維也會融入到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中。“即使未來很多孩子不會從事法律專業學習,但是具有法治精神的學生從校園走向社會,會更加關注社會,學習承擔社會責任,成為社會真實問題的解決者。社會需要這樣明德、尚法、精業的現代公民。”(來源:上海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