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組建“送藥小分隊” 為精神殘疾人送藥上門
15日是第三十二次全國助殘日。疫情期間,精神殘疾人就診配藥需求尤為緊迫。為解決精神殘疾人因封控無法自行配藥的問題,在奉賢,一支支由殘聯干部、村居志愿者和助殘員組建起來的“送藥小分隊”,承擔起為全區850余名精神殘疾人免費送藥上門的職責。
“實際上,為精神病人免費送藥上門這事,我們已經進行了10年。”奉賢區殘聯康復服務科科長李紅英告訴記者,從2012年開始,為了方便精神殘疾人就近領藥,奉賢區殘聯與區精神衛生中心合作,每兩個月為重殘無業(低保)精神殘疾人開展一次面診和集中領藥,精神殘疾人及其家屬可以前往全區的陽光心園定點領藥。
以往,全區共有9個點位領取藥品,其中8個點位在各基層殘聯,1個在社區。在站點上,區精衛中心的醫生、志愿者、助殘員組成的工作隊伍,會對精神殘疾人進行體檢,評估是否需要換藥或者調整劑量。然而,疫情之下,各級殘聯都暫停了聚集性活動,陽光心園等殘疾人日間照料站也已關閉,定點集中領藥的方式行不通了。
無法領藥,精神病人的“藥物食糧”卻不能斷,這可怎么辦?3月底封控后,區殘聯第一時間和區精衛中心進行對接,搭建起區、街鎮和村居委三級服務網絡,將原先定點取藥的方式改為由社區精防醫生到精衛中心領藥并分裝好后,送至社區醫院,再由村居志愿者或助殘員組建“送藥小分隊”至社區醫院取藥后,為精神殘疾人送藥上門。
“春季本就是精神疾病高發的季節,精神殘疾人更需要格外關注。”李紅英坦言,一般情況下,社區醫院等基層醫療機構無法配置精神類等專科藥品,而讓精神殘疾人自行前往區精衛中心也不現實,兩難之下,社區村居委的志愿者作用更加凸顯,通過組建代配藥隊伍,能夠確保精神殘疾人在封控期間按時服藥,降低發病率。
部署完畢,“送藥小分隊”迅速在區里各基層殘聯建立起來。在奉賢區南橋鎮,4月22號起,由鎮殘聯副理事長王紅淵帶隊,殘聯工作人員、陽光心園康復師、精防醫生一行人組成的送藥隊伍穿好防護服,佩戴好口罩、手套,挨家挨戶上門送藥。
“說實在的,這次我們遇到了一個很大的困難。”王紅淵告訴記者,以往免費發藥的場所在陽光心園,現在我們把領來的藥品集中在自己的私家車上分發。“開著后備廂,在車邊擺一張桌子用于清點藥品,清點完畢再開車送藥,如果是特別遠的村居委,也有助殘員會自己開車過來拿藥。”
為確保不出錯,送藥流程非常嚴格。分裝好的藥品袋在配送前需進行專業消殺,精神殘疾人或其家屬到小區門口取藥時,精防醫生會再次核對藥品跟品名是否正確,并請殘疾人或其家屬簽字確認。好在,南橋鎮40多個居委都在“送藥小分隊”出發地附近,周圍11個村的距離也都不是很遠,距離最遠的吳塘村開車20分鐘即可抵達,送藥效率得到了保證。
“這輪免費發藥,我們一共送出了63份,其中還包括一些人戶分離的精神殘疾人。”王紅淵解釋說,在前期排摸中,工作人員發現有一些居住在南橋鎮但戶籍所在地不在本鎮的困難精神殘疾人,雖然不在政策范圍內,但依然由精防醫生進行對接,送藥小分隊把配好的藥送到了這些殘疾人的手中。
在奉賢區金匯鎮,一位精神殘疾人由于戶口在虹口區,在奉賢無任何相關醫療記錄,面對患者的困擾,經區殘聯協調,由街鎮派車,居委安排志愿者拿著患者的病歷卡和藥品清單跨區代配藥,最終解決了復診難題。截至目前,區鎮兩級殘聯協調各方資源,通過幫辦、代辦共為5名精神殘疾人跨區解決了就醫、配藥困難。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定點取藥時,精防醫生會對前來配藥的精神殘疾人進行現場問診,并對家屬進行指導,告知其服藥注意事項。疫情期間,這些現場服務暫停,但對殘疾人的關心沒有停。送藥時,工作人員會詢問病人的服藥情況“藥效怎么樣”、“服藥后有什么不舒服”,如果家屬提出換藥需求,工作人員會及時轉達給精防醫生核準,如確需換藥,再專程派人送上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