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這個小區(qū)的志愿者名額,為何頻頻被“秒殺”?!
疫情以來,新華路街道假日苑小區(qū)的一位位志愿者挺身而出,配合居委會一起,挑起了社區(qū)各項疫情防控、生活保障、物資分發(fā)等重擔。凡有任務,居委會在“好鄰居”群里一呼,大家就會踴躍報名,甚至有時志愿者名額還需要“秒殺”……
“要打過兩針疫苗,現已報名2人。”
“我可以,我已接種三針疫苗……”
“預告,下一波‘秒殺’志愿者是分發(fā)蔬菜,請關照。”
“我家男女都可以出!”
“5號樓我來幫送菜。”
……
在假日苑小區(qū)的微信群里,常常會出現這樣的對話。居委會剛剛發(fā)出志愿者招募信息,名額就被居民們“秒殺”,而沒有搶到名額的居民們還會時不時詢問,有沒有其他崗位需要支援……
假日苑位于新華路街道番禺居民區(qū),是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商品房小區(qū),有近200戶居民,老年人較多,還有不少高齡老人。疫情以來,居委會干部們忙前忙后,人手嚴重不足。于是,居委會干部陳慧試著在居民微信群里發(fā)布了一條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沒想到被報名的信息“刷屏”了。“報名的人數出乎我的意料。除了一直熱心社區(qū)事務的幾位居民,一些原本工作比較忙,或者平時比較內向的居民,都在群里‘冒頭’了。”
很快,一支志愿者隊伍就成立了。他們根據小區(qū)居民不同時間的不同需求,分為了核酸檢測組、抗原組、配藥組、醫(yī)療組、宣傳組、垃圾運輸及快遞組、物資保障及消殺組等。從早到晚,每個組的微信群都響個不停……
醫(yī)療組由小區(qū)內的幾位醫(yī)生自發(fā)地組成,居民有個頭疼腦熱,都可以找他們咨詢。
物資保障及消殺組是大家的“物流天團”。前兩天的一個中午,一批愛心蔬菜到達小區(qū)門口,物資保障及消殺組的志愿者們顧不上吃午飯,馬上做好防護下樓。半個小時不到卸好貨,2個多小時就完成了物資消毒、分發(fā)的任務,把新鮮的蔬菜送到了每一戶居民門口。志愿者齊毅是物資保障組的領頭人,他不僅需要搬運物資,還要做好清點、統(tǒng)計的工作。居家辦公的他,白天的大部分時間都被志愿服務占據,只能在晚上熬夜完成當天的工作,但每一次只要有需要,他都不曾缺席。
“封控”期間的“配藥難”也被假日苑的志愿者們齊心“攻克”。志愿者團隊每天會收集小區(qū)居民們的配藥需求,將他們的樓棟、房號、姓名、聯系方式、藥品名稱、配藥量以及需要醫(yī)保或自費等信息匯總、整理到居委會,再由居委會在群里發(fā)布配藥任務,志愿者申領后分批去醫(yī)院、藥房,將藥品配回并送到居民手中。每次配藥,志愿者徐巍都要穿著全套“大白”服往返于小區(qū)、醫(yī)院、藥房之間,有時上午9點出發(fā),下午4點才能回來。為了中途不換防護服,他只能午飯、晚飯一起吃。
遇到緊急情況,配藥人手不夠,居委會干部只要在微信群里說一聲,就會有許多人響應。“我來!”“我家出2人。”“我配過藥,對流程比較熟……”沒有報酬的累活,總有人搶著做。
志愿者們還群策群力,精心設計了做核酸檢測時的程序、上下樓減少人員交集的路線,既減少了居民等待的時間,又讓檢測不斷檔,保證了多次核酸檢測快捷、順利地完成。
志愿者施先之也令陳慧印象深刻。小區(qū)有一棟樓內出現了陽性病例。為了不讓人員聚集,盡可能切斷傳播途徑,居委會決定對封控樓棟的物資和快遞進行統(tǒng)一配送,且配送到戶。”這時,施先之站了出來,主動擔起了為封控樓棟居民服務的責任。“我讓他考慮清楚,在封控樓棟做志愿者,確實任務艱巨,而且有可能會出現突發(fā)狀況。但他沒有猶豫,我們讓他幫忙的事情,他都沒有二話,一直都說‘好的’。”
志愿者名額“秒殺”的背后,是這段時間以來,居民通過點點滴滴積累起的對所在社區(qū)的信任和愛。而這一切,也離不開居委會、志愿者、物業(yè)人員共同的努力。“他們就像是我們最值得信賴的戰(zhàn)友,在有需要的時候,喊一聲,就會立即出現。我們彼此都在努力,守護共同的家。”陳慧說道。(來源:上海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