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精品咖啡消費觀察:在最懂咖啡的城市,哪條街上的咖啡店最有腔調
開放式的吧臺、露天的座位、敞開的玻璃大門、僅能容納五六個人的空間,這是永康路上精品咖啡店的標配。
木質吧臺上擺放著當日的鮮花,一旁則是手沖壺、濾杯、虹吸壺等器具,咖啡師們或沖調著精品咖啡,或展示著手心中不同品種的咖啡豆,與顧客交流著淺烘、中烘所帶來的口感上的差異。
在素有“咖啡之城”的上海,這些小而獨特的精品咖啡店脫穎而出,位列年輕人“咖啡金字塔”的高位,它們沒有過多的門店,隱藏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中,有著各具特色的Logo、精致的室內裝修與社交媒體上的夸贊。
但這些都不是重點,對咖啡的品質追求才是精品咖啡店亮眼的關鍵。
與速溶、即飲咖啡不同,精品咖啡的背后有著一套從咖啡豆種植到烘焙、沖調的完整體系,它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口感上的差異,更是一種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12月23日,上海市食品行業協會咖啡專業委員會、上觀新聞聯合大眾點評發布了《2021上海精品咖啡消費觀察》(以下簡稱為《報告》),重點觀察非連鎖(全市三家以下)的精品咖啡店,從整體情況、消費趨勢、消費者畫像等方面展示上海精品咖啡店的發展情況。
浦東新區數量最多,黃浦區密度最大
2018年以來,上海精品咖啡店迎來開店熱潮。
《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1月,上海的精品咖啡店的數量位列全國第一,達到3244家,占咖啡店總量(7200家)的45.1%;并且增速較快,三年漲幅達124%,2021年新開951家門店,同比增長41.5%。
總體而言,精品咖啡店集中于市中心,與商務區、學校、商圈的分布相關聯。
從分布數量上來看,面積較大的浦東新區擁有數量最多的精品咖啡店,占全市的16.74%,其次是徐匯區與閔行區。
而從密度上來看,黃浦區依舊是精品咖啡店的聚集地。
黃浦區每平方公里約有13.6家精品咖啡店;其次是靜安區與徐匯區,每平方公里分別有7.4家與6.7家精品咖啡店。
那么,哪個商圈的精品咖啡店最多呢?
“淮海路/陜西南路”商圈是精品咖啡店的密集地,共計109家店鋪,緊隨其后的是南京西路商圈和古北商圈,而位于汾陽路的音樂學院周邊商圈則位列第四。
我們再將視線聚焦,如果以街道為觀察對象,位于衡復風貌區黃浦片區東部的瑞金二路街道,成為今年的“黑馬”,從2020年的51家(排名第四)增至今年的83家,平均每20米便有一家精品咖啡店。
突破圈層與日常化發展
在上海,精品咖啡的消費群體以年齡在30至40歲的白領為主,他們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質,也有一定的消費能力。
但從近三年的數據上來看,精品咖啡的消費圈層在不斷擴大。
相比于2019年,今年學生群體的占比翻了近2.4倍,課余時間找一家精品咖啡店學習、社交、休息成為不少學生的選擇。“很多精品咖啡店裝修都很美,我們周末就會來打卡,拍拍照片,也試試不同口味的咖啡。”
不僅僅是學生,“50歲+”的阿姨爺叔對于精品咖啡的好奇度也有所提升,相比于去年,這個群體今年的訂單量增長了近143%。
除了突破圈層,精品咖啡的消費也呈現出日常化趨勢。上海消費者對精品咖啡店的光顧不再集中于周末的休閑時光,而是平均分布在各個工作日中。
對比2019年,2021年工作日精品咖啡店的訂單量增幅達到82.4%,首次超過周末訂單量增幅。
并且大部分人喜歡在午飯后享受一杯精品咖啡,超35萬人中午12點打卡精品咖啡店。
“桂花拿鐵”最受歡迎
精品咖啡店為什么受歡迎?
在大眾點評超過3000萬字的評論中,“環境很好”出現的頻率最多,達到兩萬六千次。
細讀這些評論,“環境好”往往意味著在外觀上有特色,適合消費者打卡拍照,同時要有安靜舒適的環境,讓消費者更加放松與享受。比如,“店內的裝修以木質為主,有一種淡淡的木香,而且沙發坐著很舒服,很放松。”
除此之外,與連鎖咖啡店相比,精品咖啡店的咖啡品質也更加有特色。
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品種的咖啡豆,經過不同時長的發酵與烘焙,再加上手沖時對水流與時長的把控,大大豐富了精品咖啡的口感與香味。
精品咖啡店在口味上也推陳出新,并對咖啡進行本土化改良,加入烏龍、豆漿、大白兔、甚至茅臺、松茸等材料,豐富咖啡的口味。
其中“桂花拿鐵”摘下今年桂冠,不僅較為頻繁地出現在評論中,在大眾點評的搜索量更是超過6萬次,比2019年增長近7倍。而新出的“茅臺咖啡”也引起不少消費者的好奇心,其搜索量的增幅達到4219.8%。
精品咖啡店的流行,意味著咖啡不再單純是提神產品,而是與生活質量相關聯,它代表的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消費需求。精品咖啡店數量的增多、咖啡產品樣式的豐富、消費的日常化發展,都體現出上海人民消費水平的上升與生活質量的提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