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侵害保險消費者權益 代理退保被銀保監會定性“黑產”
晨報記者 楊曉東
保險行業內“代理退保”的黑產活動頻繁,一些中介或人員,通過誤導或慫恿保險客戶非正常退保、退舊買新等非法手段,違法違規套取保險公司傭金津貼、損害客戶保險保障權益,擾亂了保險行業正常經營秩序。近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有關工作的通知》,對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作出了工作部署,首次將“誤導或慫恿保險客戶非正常退保”納入其中。
已形成黑色產業鏈
保險退保應該怎么退,是找保險公司,還是找“全額退保”中介?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不少“全額退保”中介,這些“退保中介”打著“100%退保,不成功不收費”等旗號,吸引了許多消費者注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按照保險條款規定,退保要扣除已經生效的保險費,只能退還保單現金價值,這讓不少消費者感覺很不劃算,那么找“全額退保”中介,真的能100%退還保費嗎?
從事投資工作的市民張女士就于近日識破了一起退保黑產詐騙事件。連續幾日,她都收到一個自稱是某保險公司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稱張女士在該公司的一份分紅險保單需要辦理核算業務,需要她到網點辦理。
按照該工作人員發送的地址,張女士來到了一棟寫字樓里,到達指定樓層后,她發現前臺有塊大牌子寫著“保險售后綜合服務中心”,但沒有任何保險公司標志。在與工作人員對接后,對方介紹了保單的分紅情況后,就向其介紹另一款產品,稱這款產品收益更高,并慫恿張女士在手機APP上辦理退保,承諾可以為她辦理全額退保。
這一系列操作讓她產生了懷疑。她質問工作人員,這個網點是否屬于某保險公司。結果工作人員立刻轉移話題,沒有正面回答。于是,張女士給某保險公司的朋友打了電話,得知這一“保險售后綜合服務中心”并不是某公司的網點,很可能是退保黑產駐點。
張女士心有余悸地表示,要不是職業敏感,自己很可能被慫恿退保了:“這些黑產太狡猾了,而且對專業知識都懂得很多。”
退保要求往往不能達成
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保險從業人士告訴記者,所謂的“全額退保”無非是鉆保險條款漏洞,采用惡意投訴等方法達到退保目的。在辦理“全額退保”過程中,這些退保中介會收取30%-50%手續費,還會采取各種辦法誘騙消費者購買其他保險產品。甚至有消費者受騙上當,退掉原本非常超值的保險,轉而在這些退保中介處辦理保險,事后才發現自己成為了退保中介的“搖錢樹”,個人隱私信息泄密,家庭生活受干擾,還會因銀行卡和身份信息泄露等遭受未知風險。
該人士表示,“全額退保”被銀保監會定性為“退保黑產”,早已成為銀保監會和警方的重點打擊對象。消費者如果聽信“全額退保”虛假宣傳,退保要求往往并不能達成,反而會被判定為惡意投訴、擾亂保險市場秩序,個人信用將會嚴重受損,還會影響到購買保險、貸款等事項的辦理。
近年來,黑產作案手段不斷升級,呈組織化、規模化發展趨勢。從各地情況來看,上海、廣東等地是退保黑產的重災區。數據顯示,上海銀保監局收到的舉報投訴件中疑似退保黑產件占比已經從2019年的30%上升到目前的80%。2021年上半年,廣東銀保監局機關收到疑似代理退保黑產投訴653件。
業內普遍認為,退保黑產不僅擾亂市場秩序,且嚴重侵害了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以下幾類情況:資金受損或遭遇欺詐、喪失保障因病致貧、被黑產團伙及黑惡勢力恐嚇。
一家大型壽險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許多“代理退保”機構已注冊公司,招募有保險、法律等相關從業經歷的專業人員,專門從事代理退保、惡意投訴。他們一方面通過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等新媒體平臺發布非法業務廣告及增員招人廣告;另一方面大肆攫取和倒賣保單信息,假借保險公司客服、律師等名義騙取客戶信任。
信息泄露將帶來危害
為防范“代理退保”風險,保險專家特提醒廣大保險消費者注意以下幾點:
充分考慮自身保險需求,謹慎辦理退保。保險產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風險保障,不同的人身保險產品其保障范圍、繳費方式等有所差異。消費者退保后如想再次投保,由于投保年齡、健康狀況等變化,可能會面臨費率上漲、被拒保等風險。消費者應了解所購保險產品的保險責任、保障功能、除外責任和退保損失等重要信息,根據自身風險保障需求,謹慎衡量是否有必要終止保險合同。尤其要慎重對待所謂“退舊投新”“高收益”產品等宣傳,樹立科學理性的消費觀念,防止上當受騙。
注意保護個人重要信息。保單是重要的金融單據,包含重要個人信息,消費者要注重保護個人隱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不要將銀行卡、身份證、保險合同等重要單證輕易轉交他人,以免被非法使用,蒙受損失。如果受到不法侵害,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反映,保護自身權益。
通過正規渠道依法合理維權。消費者如果對保險產品有疑問或相關服務需求,可以直接通過保險公司公布的官方維權熱線或服務渠道反映訴求;也可以通過撥打12378銀行保險消費者投訴維權熱線等方式,向監管部門反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