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信仰”宣告回歸 綠色環保和數字經濟成未來發展兩大方向
記者 曹西京
晨報訊9月23日,A股市場造紙、環保、半導體等板塊漲幅居前,石油、燃氣、煤炭等周期股回落;滬深兩市成交約1.3萬億元,較上日有所放大,連續第45個交易日突破1萬億,再度刷新歷史記錄。從個股看,計算機板塊中唐源電氣、誠邁科技雙雙20%漲幅;電子板塊中上海貝嶺強勢拉升漲停。有股民稱“科技股信仰”回歸。
中金公司分析,中國經濟增長動能正處于從人口紅利、金融周期到科技創新的第三次切換階段,預計資本市場因此也將發生深刻變化。
科技行業的屬性意味著我國科技股的表現跟美國科技創新時期有相似之處,政策支持亦支撐相關板塊的表現,但金融監管的加強利于降低像美國創新時期股市那樣“大起大落”的風險。中國科技創新兩個比較大的方向是綠色能源和數字經濟。這兩個方向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融合,比如新能源汽車跟數字經濟融合可以是無人駕駛的新能源汽車。
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預期性目標,由2020年的7.8%提高到10%。這給中國數字經濟核心層迎來發展機遇。以半導體行業為例,根據BCG預測,在“維持現狀”的情境下,未來2-3年美國半導體企業的市場份額將從2018年48%下滑到40%,而中國的份額將從4%上升到7%。
中金公司的分析表明,近幾年來,科技行業成長快、凈利率高于其他行業,享受“量價齊升”的紅利,給投資者較高的增長預期,這一點似乎與美國第二輪科技周期的可比性相對更強。從宏觀層面來看,無風險利率可能仍有下行空間,政策對科技創新多方位的支持,也有利于改善其融資條件。與美國彼時大幅放松金融監管不同,中國政策層對金融風險高度重視,監管不斷改進,將有利于股市健康發展,降低大起大落的風險。短期科技行業資產價格與宏觀經濟形勢有一定相關性。
此外,9月22日是我國“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提出一周年。安永大中華區能源資源行業聯席主管合伙人朱亞明指出:“技術可行、成本可控、政策引導、多邊共贏是實現碳中和的四項關鍵要素。提高技術水平是實現碳中和的根本路徑,控制成本是碳中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政策引導是實現碳中和的保障,以多邊共贏為目標構建高效的市場機制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手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