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時代需要“數字素養”(人民時評)
——共同營造健康向上的數字生活②
明確造福人類、可持續發展、公眾利益優先、共享科技紅利等科技倫理原則,并通過制度安排、產品設計和服務規范,嵌入數字技術研究與應用的各個環節
要讓數字娛樂和虛擬生活成為現實生活的補充,進而借助虛擬生活改善現實生活的質量,讓數字技術服務于現實所需
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普遍應用,構筑了一個數字化的信息空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從社交、娛樂、購物到出行,人們越來越多地借助各種網絡平臺。這一變化在賦能數字產業、釋放科技創新紅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不容忽視的挑戰,短視頻沉迷現象就是其中一種。應對數字化時代的挑戰,需要提升數字素養,運用數字化時代的倫理智慧加以調適。
近年來,數字倫理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所謂數字倫理,是指立足以人為本,在數字技術的開發、利用和管理等方面應該遵循的要求和準則,涉及數字化時代人與人之間、個人和社會之間的行為規范。比如,在社會層面,如何彌補“數字鴻溝”,讓數字技術的發展更加公平可持續;在企業層面,怎樣避免技術濫用、不當采集用戶數據,以正向社會價值創造為目標;在個人層面,應該怎樣區分現實與虛擬,化解網絡成癮、短視頻沉迷等困擾,解決注意力缺失、知識碎片化等問題?正確應對數字化時代帶來的挑戰,才能讓人們成為數字化時代的主人,而不是被數字和算法驅使。
短視頻沉迷等現象成為很多人的困擾,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科技加速創新,而觀念、倫理和法律等相對滯后造成的。對此,應該充分運用系統思維,在創新發展與社會公平正義之間尋求動態平衡。一方面,對那些明顯不正當的企業行為和嚴重的侵權行為,相關部門應當加強監管,比如最近對平臺壟斷、侵害用戶權益等行為開展治理;另一方面,應通過價值觀、倫理規范等柔性調節,促使社會、企業和個人等多元主體更加重視數字倫理、提升數字素養,實現數字化時代的協同治理,邁向更加美好的數字生活。其中的關鍵,是明確造福人類、可持續發展、公眾利益優先、共享科技紅利等科技倫理原則,并通過制度安排、產品設計和服務規范,嵌入數字技術研究與應用的各個環節。
對于生活在數字化時代的個體而言,數字素養意味著如何更好面對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數字化。今天,人們越來越多地獨自面對各種電子屏幕和數字界面,每個人的注意力和行為數據也成為數字技術持續獲取的目標。這一趨勢不僅產生了隱私保護、信息繭房、大數據殺熟、算法歧視與陷阱等問題,還造成了注意力缺失、游戲與短視頻成癮等心理與行為失調。改變的關鍵,在于個體能夠在數字生活實踐中反思數字技術對人的認知與行為的影響,學會自我調適、適度節制,讓自己掌握信息獲取和遨游數字世界的主動權,而不是被碎片信息所淹沒,甚至沉溺于數字娛樂不能自拔。要讓數字娛樂和虛擬生活成為現實生活的補充,進而借助虛擬生活改善現實生活的質量,讓數字技術服務于現實所需。
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讓科技造福社會和人民,需要全社會提升數字素養,讓科技成為自我實現與追求美好生活的階梯。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07日 第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