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徐匯衡復風貌區,有一片永不落幕的“音樂街區”。以淮海中路、汾陽路、復興中路、寶慶路為主交匯而成的街區,不足0.1平方公里,隸屬湖南街道汾陽片區。袁雪芬舊居、聶耳舊居等歷史保護建筑、文物保護建筑在這里云集,上海音樂學院、上海交響樂團、上海越劇院、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等院團機構集聚,琴行、音樂商店等散布周邊。這里有深厚的人文底蘊與人文氣質,是具有獨特歷史文化魅力、音樂藝術資源的創新發展街區,也是滬上獨樹一幟的建筑可閱讀、音樂可觸摸的特色街區。[詳細]
位于楊浦區長白新村街道的228街坊是新中國首批建成的工人連排住宅,這里牽動無數居民的回憶。228街坊舊址原先是名為“長白一村”的工人新村。解放之初,為解決上海市三百萬產業工人的住房困難,上海率先以“工人新村”為理念,首次由中國建筑師獨立設計,建成了一批9個村,可供兩萬戶家庭居住,“兩萬戶”因此得名,是上海首批完成的“兩萬戶”工人新村,也是上海現存唯一的成套“兩萬戶”歷史風貌住宅。[詳細]
位于上海市楊浦區五角場街道的國定支路睦鄰街區,全長約550米,道路雖短,但基礎設施齊全,沿線分布有菜場、為老服務中心、社區醫療點、學校等公共設施,周邊有3個居委、4個老舊小區、近7000戶約1.2萬居民,是一條自帶“煙火氣”和人流量的街坊道路。在這樣一個多元的社區里,菜場的煙火氣伴隨著書屋的咖啡香,客廳的書香味交織著社區的人情味,滋養著社區居民的美好生活,同時也大大提升老百姓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詳細]
湖南街道位于上海市徐匯區最北端,與黃浦、靜安、長寧三區交界,轄區1.73平方公里全部位于“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內。風貌區內諸多建筑及道路規劃已近百年,基礎硬件和生活設施日漸老化。一些“小梁薄板”房不僅產權多元、商居混用,而且生活設施不全、消防安全隱患突出。如何讓居住空間既保留歷史風貌又滿足居民需求,成為亟待破解的治理難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