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戲曲氛圍濃 滬上眾多課堂傳播優秀傳統文化
打通“60歲到6歲”,上海戲曲氛圍濃
京昆滬越淮評彈,滬上眾多課堂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戲曲市場
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大學本科生達里婭·奧加涅索娃有個意味深長的中文名字“傲雪”。熱愛中國文化的她,正準備撰寫的論文以“昆曲《桃花扇》中的中國明代歷史”為主題,這是她在上海學戲后獲得的靈感。今年,傲雪報上了上海京劇院夏季夜校武旦班,學習《借扇》,與中國同學一起去天蟾逸夫舞臺看戲。“上海戲曲氛圍很濃,有很多年輕觀眾。”
不論地域、年齡、經歷,每個熱愛傳統文化的人都能在上海找到自己的戲曲課堂,京昆滬越淮評彈,應有盡有。
著迷于“中國人獨一無二的表達”
傲雪在上海連上兩個戲曲班,先是上海戲劇學院舉辦的第十四屆“上海暑期學校戲曲課程”,來自17個國家的外國學生經過近一個月學習,登臺表演《趙氏孤兒》《拾玉鐲》《梨花頌》。
“在俄羅斯找不到戲曲培訓,我就想在中國找一找,在網上發現上海有暑期戲曲課程,就報名了。”傲雪的專業是中國歷史,體驗中國戲曲還是第一次,“中國戲曲與歐洲舞臺藝術完全不一樣,從發聲方式到動作都有鮮明特色。歌劇只是唱,芭蕾只是跳舞,戲曲載歌載舞,飽含中國人獨一無二的表達感情的方式。”
在上戲學戲后,傲雪又在上海參加第二個戲曲課堂——上海京劇院夏季夜校。“我想繼續研究戲曲,看到京劇院招生廣告后,我報名武旦班。老師教了挺復雜的身段和唱段,與我在上戲學的青衣有很大區別。夜校學戲集中在一個星期完成,我原以為來不及,結果居然全學會了,我非常開心。”
今年9月,傲雪回到圣彼得堡繼續學業,卻對中國戲曲念念不忘,因此計劃來中國讀碩士。“在上海京劇院學武旦,比在上戲學戲壓力更大,身邊同學都是中國人,他們非常努力、非常認真,激勵我更努力。課余我們一起去看戲。”回圣彼得堡前,她在天蟾逸夫舞臺看的最后一場戲是京劇《呂布與貂蟬》,“有些唱詞我看不懂。看戲之前,我先做功課,熟悉劇情。”
腫瘤學專業碩士艾勒莎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學習。來自法國里昂的她,今夏與同學們參加了一個特別課程——中法師生京劇體驗班。交大醫學院攜手上海京劇院,為法語班在讀學生及法方合作院校來滬交流的法國師生提供京劇體驗課程,進行走邊、水袖及踢槍等身段動作的訓練,在課程結束后推出中法學生聯合的《京劇風采》匯報演出。除了爬山與做實驗,艾勒莎有了新功課——學習京劇,“京劇體驗課程是一次極好的經歷。”
浙江來滬住一周,只為學戲
令傲雪深感學習壓力的武旦班上,有不同年齡、職業的學習者。
湯女士為女兒來學戲,她的女兒不到5歲,正在學花旦,“對于武旦班來說,我的女兒年紀太小了,我自己來學,回去再教她。”湯女士告訴記者,女兒最早與戲曲結緣,是報名參加上海小熒星選拔時,被京劇班選中,后在京劇演員王珮瑜舉辦的京劇小科班繼續學戲。“練功能強身健體,花旦戲節奏快,小朋友當兒歌聽。學到現在大半年了,我帶她去天蟾逸夫舞臺看戲,她能坐滿兩三個小時。”
陪女兒學戲大半年后,湯女士在武旦班頭一次當學生。第一節課結束,湯女士連連感嘆,“以后孩子唱得不好,我再也不批評了。我剛跑了五圈圓場,就喘起來,我以前還是國家二級運動員,專門練中長跑的。”
武旦班老師楊亞男沒想到,暑期開班,有那么多成人學生報名,“有人專門從浙江來上海,住一個星期,只為學戲。還有人抱怨,名額太少,沒有搶到。”在班上,她看到了熟悉的面孔,“一直跟我學戲的孩子,在市區比賽里拿了好名次。”
國慶長假結束,上海京劇傳習館又將熱鬧起來。上海京劇院第26期“Follow Me京劇跟我學”時尚課堂即將在10月中下旬開學,10個班級涵蓋京劇表演、京胡演奏、戲曲美妝等三大專業,多位國家一級演員、二級演員通過專業、有趣的課程,將京劇藝術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相關負責人表示,往年“Follow Me京劇跟我學”只在春季、秋季開班,去年起夏季增開夜校,依舊供不應求,同樣搶手的還有梨園影像體驗,10月將增加新造型“鐵鏡公主”。
活態傳承“打通60歲到6歲”
一年四季,上海昆劇團、上海滬劇院、上海越劇院、上海淮劇團、上海評彈團等專業藝術院團紛紛推出培訓課堂、普及講座,將戲曲種子撒播至四面八方。
9月,上海昆劇團與奧地利格拉茨大學孔子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不定期開展交流互訪,就不同音樂領域開展合作,嘗試合作推出作品。同濟大學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京昆)與上海昆劇團聯合發起昆曲名篇創作演出,通過演員海選、排練排演、臺前幕后的廣泛參與,推出由非專業學生演出的昆曲經典名篇。同濟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學生、新疆姑娘阿迪拉和麥爾哈巴表示,從小接觸的新疆歌舞都很熱烈、節奏很快,昆曲學習帶來新的收獲,“一個甩頭、一個投袖讓我們受益匪淺,體會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上海滬劇院攜手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在汾陽路150號“尚滬·演藝新空間”共同舉辦“滬韻悠長,‘奇’樂融融”活動。上海滬劇院滬語訓練營學生徐紫恬受邀參加迪士尼中秋活動之后,與玲娜貝兒在“尚滬·演藝新空間”再次演繹滬語版達菲月主題曲《萌聚一起》。2014年起,上海滬劇院開啟滬劇新星養成計劃,10年來培養學員逾萬名,數十位小學員獲得中國少兒戲曲藝術小梅花獎、上海市少兒戲曲小白玉蘭獎。
“觀眾從白頭發到黑頭發,打通60歲到6歲市場,訓練營起了培育市場的作用。”上海滬劇院黨總支書記吳巍表示,“實現戲曲活態傳承,離不開出人出戲出影響力。”(記者 諸葛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