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區嘗試養老新模式 養老院服務搬到老人家里
徐匯區率先嘗試的這種養老新模式,讓居家老人也能得到更加專業規范的照護
“家床”,把養老院的服務搬到老人家里
“我請過鐘點工、長護險護理員,但還是養老機構的護理員最稱我心。”說起“家庭照護床位”服務,73歲的上海阿姨戴莉萍忍不住點贊。
在深度老齡化的上海,大部分老人選擇居家養老。不過,老人們也常常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渴望居家養老的溫馨與自由,另一方面隨著年紀漸長,專業護理服務也是老人們的剛需。
為了滿足老人的需求,徐匯區從2023年11月起率先推出家庭照護床位服務,在全區優選養老機構,將機構的專業照護服務延伸到家中,讓老人無需離開熟悉的環境,就能得到照護。
“家床”,這種新型的居家養老模式,簡而言之就是把養老院的服務搬到老人家里。如今,徐匯區推行家床服務已近一年,老人為何會申請家床?他們的反饋如何?
老年人——
看中服務的專業性
戴莉萍是徐匯區家床服務的頭一批吃螃蟹者,“從廣播里聽到有這個服務后,我馬上就去居委會咨詢申請了”。
戴莉萍是獨居老人,行走能力很差,處于半臥床狀態,長護險評估等級為3級。她所在的華涇鎮歐洲印象小區對口的養老機構是徐匯區第三老年福利院,院里派出47歲的護理員黃蘭仙上門服務。
“你看看這個坐便器椅子,我買來500元,之前我家來過好幾個阿姨,卻沒有一個跟我講過這個椅子怎么用,我也不知道它可以拆卸、清洗。”戴莉萍指了指靠在床邊的一張很特別的座椅,“黃蘭仙來了后,我才學會了怎么正確使用”。她將此歸結為專業的力量,“福利院派出的護理員是接受過系統培訓的”。
沖著這份“眼緣”,戴莉萍簽下了家床服務協議。黃蘭仙每天兩次上門服務,早上6時30分到7時30分,下午1時到2時,兩個小時里她要整理藥品、給阿姨做按摩康復。接受照護幾個月來,戴莉萍對黃蘭仙的服務很滿意:“她不僅細心照護我,還帶來精神的慰藉,我去看牙、體檢,也是她陪著我去。你看她給我送來的獼猴桃、大蘋果,我是‘借光’了,這是養老院給我的福利。”
和戴莉萍一樣,很多老人選擇家床,就是看中養老機構的專業性。
家住康健街道迎春園小區的徐阿姨和嚴老伯是一對高齡夫妻,嚴老伯今年3月腦梗住院后,因后遺癥導致生活無法自理,徐阿姨也已84歲高齡,無法獨自護理老伴。“我們很著急,在網上看到家床服務的消息,就去居委咨詢。當天下午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就上門了解情況,簽好合同第二天護理員就上門了。”
對護理員的服務,徐阿姨和戴莉萍的感受是一致的——很專業、很規范。“現在機構很多,我們老年人真的分不清哪些好哪些不好。現在這個家床服務由政府幫我們把好關,我們很放心。而且每個月1000多元的費用,我們的退休金也能負擔得起。”
在護理員為嚴老伯提供護理服務的過程中,徐阿姨也學到不少護理小妙招。嚴老伯剛出院時因長期臥床導致了壓瘡,在護理員的講解下,徐阿姨了解了正確的消毒方法和對癥藥品,嚴老伯的瘡口也漸漸愈合。
“家床是養老服務機構的延伸服務,納入養老服務機構床位的統一管理。”徐匯區第三老年福利院家床項目負責人馬士蓮說,自去年11月起三福院就承接了華涇鎮的家床試點項目并開始正式服務。
家床服務包括生活照護、身體護理、醫療護理、康復訓練、健康管理、就醫陪診、心理慰藉等多樣化內容,涵蓋老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力所不能及的方方面面,供老人靈活選擇。
“每一戶老人的情況都不一樣,需求也不一樣,通過評估后我們會對老人制定個性化的服務套餐。”馬士蓮說,截至目前,三福院成功簽約了68張家床,共計上門服務4760余次,上門時長約4800小時,院內組織護理員培訓60余次。
家床的“后臺”就在養老院。記者看到,老人的床位上配有一條帶狀的智能化設備,老人的臥床狀態、翻身記錄、血壓、血糖、體溫等實時數據在福利院的系統后臺一覽無余。
“一旦出現高風險異常,系統會自動短信報警。”馬士蓮說,上一周,系統監測到有位老人長時間離床未歸,觸發了自動報警機制。由于老人獨自居住,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聯系居委上門查看情況,發現是老人外出看病未回,便取消了報警。
護理員——
靈活調配 收入增加
在三福院,護理員黃蘭仙服務著戴莉萍等十多位家床對象。
今年6月,黃蘭仙的工作發生了調整,從一名駐院護理員轉型為上門護理員。在新環境里從事熟悉的工作,她適應得很快,從此每天騎著電瓶車在福利院附近的社區穿梭,路上長則15分鐘,短則幾分鐘,有的老人就住在養老院隔壁小區,黃蘭仙走過去就行。
駐院的工作內容相對固定,而上門的服務事項則更加瑣碎。簽約家床協議的老人由于每次的護理時長有限,大多希望用好這一小時的時間,把一天甚至一周內需要護理員幫忙的事一并做完。“老人健康情況、生活習慣不同,護理需求多樣,有人需要助浴清潔,有人需要康復訓練。”黃蘭仙說。
瑣碎的工作,需要護理員更細致耐心和擁有更豐富的“技能包”。黃蘭仙的精心服務不僅獲得戴莉萍的認可,其他幾位老人也對她稱贊有加。家住華涇鎮的沈毅老人今年大病出院后不久,妻子盧佩琴無力獨自照料,便請黃蘭仙前來幫忙。為感謝黃蘭仙在平日的細心護理和情況突發時的盡心照料,夫婦倆特意向她贈送了錦旗。
家床是養老機構的增量床位,也實實在在轉化成為護理員收入的增量。家床的服務價格為每小時45元,福利院除發放基本工資外,按工作時長為家床護理員發放補貼。“每天平均服務6個半小時,每月收入增加1000多元。”黃蘭仙說,“老人對我們的工作很滿意。能為老人解決實際困難,我也感到很開心。”
與黃蘭仙相似,今年3月,護理員張曉紅的主要工作內容也從服務院內老人調整為服務家床對象。自此,張曉紅每天6時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點開一個名為“家床”的內部小程序,查看一天的工單。
小程序上,工作人員會提前根據家床對象的預約情況,為每位護理員排好當天的工單。“每天日程都不同,每天都有新鮮感。”張曉紅說,比如繁忙時,她早上6時許出門,一天的時間排得滿滿當當;不忙時,最早一單可能排在上午10時,她就早上8時先按部就班到院里正常上班,臨近10時再前往服務對象家。
變換的工作環境、各異的服務對象、豐富的服務內容已經讓張曉紅愛上了這份工作。“家床客戶中,不少老人特別健談,愿意和我談天說地。護理服務是老人生活的調味劑,老人們講述精彩有趣的人生經歷,也為護理員的工作增添了色彩。”
時至今日,每當第一次敲響新客戶的家門,張曉紅依舊會緊張。這份緊張,來自其責任感,“上門進行家床服務,我不僅代表自己,也代表整個機構的服務水平。‘能服務好客戶嗎?能給客戶留下好印象嗎?’服務客戶時,我總會想到這些。”
養老機構——
家床數量還有空間
養老院打通圍墻、延伸服務,把家床納入院內床位的統一管理。這對院方來說,是增加了負擔,還是盤活了資源?從三福院的案例中可窺一二。
目前,三福院所簽的68張家床,還遠未達到院內可供靈活調配的護理員所能服務的床位數量上限。“以院內的人員情況估計,最多可服務周邊約200位家床客戶。”馬士蓮說。
記者發現,作為機構服務的增量床位,家床不僅讓護理員工作增添更多靈活調配空間,也使部分從業者獲得了更多勞動報酬,減輕了養老院的成本負擔。
按照民政部《養老機構崗位設置及人員配備規范》,養老機構應按照實際入住老年人數量配備提供直接護理服務的專職養老護理員,配備比例應不低于自理老年人1:15至1:20,部分自理老年人1:8至1:12,完全不能自理老年人1:3至1:5。
而由于護理員工作強度高、人員流動性較大,養老機構的護理員數量通常需要一定冗余。比如三福院目前實際入住老人192位,配備護理員55人,配備比例高于1:4。必要的人員冗余,便于機構應對護理員臨時請假、辭職導致配備比例不達標的情況。
另外,家床也給養老院帶來潛在的客戶群體。“部分老人對養老院了解不足,不愿意住進養老院。通過家床服務,福利院為住家老人輸送了專業的機構護理服務,慢慢得到老人的了解、認可甚至依賴。”馬士蓮說,已有好幾位老人通過家床服務,刷新了對養老院的認知,有意向入住三福院。
長橋街道敬老院近期就入住了一位家床老人。89歲的甘巧珍是獨居老人,生活自理能力逐漸減弱,在居委建議下,家屬申請了家床服務。今年5月7日,甘巧珍與長橋街道敬老院簽署家床服務合同,一周服務三次,每次一小時。然而在護理員結單離開后,老人感覺自己一人生活還是很吃力。在護理員的悉心照護下,她打消了對養老院的固有偏見,老人希望自己能夠入住到養老機構中。經過前期調訪、體檢,5月22日,老人在家屬的陪同下平穩入住了長橋街道敬老院,經過1個月的試住,老人很滿意。“母親在院內得到了非常細致周到的服務,心情也開朗了很多,我們心中的大石頭也落地了。”老人的家屬感激地說。
而家床的擴充,也對養老院的統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三福院55名護理員中,目前主要負責家床的護理員有4名。每周一至周五上午10時30分至12時、下午3時至6時,是家庭床位服務的高峰時段。高峰時,福利院還安排2名替補護理員待命。在后臺的工單系統里,工作人員看到老人預約的護理員時間已被占用,便會電話詢問:換個時間行不行?其他護理員行不行?
為保證服務質量,福利院還會定期組織評估人員對家庭床位上門檢測,查看設備運行是否穩定、家庭環境是否整潔、老人身上是否干凈等。“我們會跟老人聊一聊,看看床單是否干凈,老人的頭發、手指甲是否清爽,精神好不好。”
據悉,截至目前,徐匯區已有890位老人成功簽約并享受家床服務。為減輕老年人享受家床服務的負擔,徐匯區民政局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據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有徐匯區戶籍且長護險評估等級2—6級、80周歲以上且評估等級1級,與服務機構簽訂家庭照護床位服務協議一年及以上的老年人,按每人每月300元標準給予補貼,每人最高可享受6個月;實際服務滿6個月后,可申請第一次補貼,實際服務滿12個月后,可申請第二次補貼。
“事實上,不少老人并不在意有沒有補貼,家床項目本身就有吸引力。”馬士蓮說。住在華發小區的79歲老人張金涕,也是一位獨居老人,雖然她沒有進入長護險照護評估等級系列,不符合補貼政策,但還是從三福院訂購了家床服務。“護理員的照護很貼心,而且我和院里建立了溝通渠道,碰到問題隨時可以咨詢,有特殊情況請護理員上門照護很方便。”張金涕說。
在大家看來,家床服務的意義在于打破圍墻,促進了機構、社區與居家養老服務融合發展,進一步豐富和擴大了養老服務供給,更好地滿足了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據悉,徐匯區將積極收集轄區內老年群體的反饋,讓家床更加貼合老年人的實際生活所需,讓居家養老更加便利。(記者 王海燕 肖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