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出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 “不得限制學生課間休息和活動”寫入文件
為加快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辦出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基礎教育,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發展改革委、上海市財政局決定組織實施新時代本市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
根據這一計劃,上海將通過3-5年的努力,基本建立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功能定位和“中心輻射、兩翼齊飛、新城發力、南北轉型”空間新格局的中小學幼兒園學位供給調控機制,優質教育資源擴充機制更加健全,形成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的格局。
記者梳理文件后發現,這一計劃除了列出“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以上”“2025年所有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驗收”“提升培育一批優質特色高中”“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保持在99%以上”等目標外,還明確要求“各學段至少安排1個年級每2周開設1課時心理健康活動課”“不得以各種理由、各種方式限制學生課間休息和活動”,確保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該計劃部分要點如下:
【學前】
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在城鎮新增人口集中地區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力爭到2025年,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不低于80%,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0%以上。
提升保育教育質量。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確保每日在園2小時戶外活動的效果和質量。
推動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提高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的有效性,全市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覆蓋率達到100%。
強化幼兒園規范管理。除保育教育費和代辦服務性收費外,幼兒園不得向幼兒家長收取其他任何費用。
【義務教育】
擴充優質學位資源供給,統籌學齡人口變化趨勢、人口遷移等因素,指導各區積極應用數字化手段,科學制定學校布局規劃,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加大人口導入區域公辦學位資源供給。探索打造集教育教學需求、社區公共服務等于一體的校園綜合體。
力爭到2025年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實現更高水平的均等化。
實施第二輪公辦初中強校工程,聚焦內涵發展,通過政策支持、制度創新和項目實施,再提升79所相對薄弱公辦初中辦學水平。
加強寄宿制和小規模學校建設。根據區域建設總體規劃,綜合考慮人口密度、人口發展趨勢以及城市交通環境等因素,統籌就近入學和提高質量的要求,指導相關區加強寄宿制學校規劃和建設,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小規模學校有效實施小班式教學,強化學校與社區的聯動,促進學校“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優”發展。
持續改善寄宿制學校的住宿、餐飲、活動條件,豐富課余活動內容與形式,健全導師家長溝通渠道,完善寄宿制學校家校常態化溝通機制,提升家校溝通和家庭教育指導能力。
【高中】
加強五個新城等區域優質高中資源建設,優先加大投入,高起點新建和改擴建一批優質普通高中,增加學位供給,優化招生計劃安排。
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聚焦育人方式變革,突出創新人才培養,
【素質教育】
開足開齊體育與健康課,保證小學每周開設5節體育課、2節體育活動課,推進落實初中每周開設4節體育課、1節體育活動課,推動高中每周開設4節體育課,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運動不少于2小時。
每年開展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鼓勵配備可調式課桌椅,建立健全教室課桌椅的維護管理制度、課桌椅動態調節機制。全面加強國家級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試點區、市級近視綜合防控試點區和近視防控示范校建設,有效推進學生近視綜合防控。
中小學各學段至少安排1個年級每2周開設1課時心理健康活動課,每校至少配備1名專職心理教師、
優化課間管理,每節課間安排學生走出教室適量活動和放松,不得以各種理由、各種方式限制學生課間休息和活動。
【師資隊伍】
推動師資有序交流輪崗。推動優質學校的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赴五個新城、南北轉型戰略承載區及鄉村學校交流輪崗3年,在特級校長、特級教師和正高級教師評聘中給予傾斜。
探索“學區集團管、校用”機制,面向相對薄弱校,因需實施教師組團流入,探索開展包班上課、教研引領和項目攻關,加快提升相對薄弱學校、農村學校辦學水平。將在學區集團內跨校交流輪崗1-2年的工作經歷作為學校中層干部提任校級干部的重要因素。
不得從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搶挖優秀校長和教師。
【數字化】
促進“上海智慧教育平臺”與國家平臺之間的技術對接,著力打造“上海數字教育資源中心”。
推動綜合素質評價、義務教育入學、幼兒園入園等平臺面向公眾的“一網通辦”統一身份認證登錄建設,提升公共服務能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