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無“礙”,讓特殊群體共享美好生活
上海楊浦區殘聯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創建無障礙創新示范區
“城市有愛,生活無礙”是殘障人士對美好城市的向往,無障礙環境建設直接決定著殘疾人的生活質量,同時也決定著城市的生活品質和服務水平。上海楊浦濱江作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始終關注著全人群的社會參與。楊浦濱江空間無障礙創新示范區作為“一江一河”核心功能發展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上海2035”總體規劃、創造更高水平無障礙環境的重點舉措。楊浦濱江空間無障礙創新示范區打造設施齊備、功能完善、信息通暢、體驗舒適的無障礙環境,促進殘疾人的全面發展,讓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共享美好生活。
(一) 提高思想認識,實現全人群友好
楊浦濱江空間無障礙創新示范區建設是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舉措,具有重要意義。
牢固樹立“一盤棋”意識,全面保障無障礙環境建設。示范區建設從規劃初期就積極動員協調社會各方力量,創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積極爭取市住建委和市殘聯的支持,成立市推進楊浦濱江空間無障礙創新示范區創建工作組,將示范區納入本市城市管理精細化示范區建設,組建市級專班協調推進,為全力打造建設開放、創新和包容的楊浦濱江空間無障礙環境提供了堅強的組織力量。
堅持規劃先行,踐行系統性治理。首先進行整體規劃,明確階段性任務,其次是制定《楊浦濱江空間無障礙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和《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無障礙環境建設導則》,邀請無障礙環境研究專家學者參與建設規劃,通過民意征集、相關部門意見征詢,不斷完善改進,充分發揮人民在城市治理中的主體作用。
(二) 開展設施改造,滿足差異化需求
在濱江公共空間的無障礙環境建設過程中,除滿足殘疾人士共性需求外,還需體現差異化需求,實現各類人群通行無障礙、信息無障礙。
基礎設施改造,服務肢殘人群。楊浦區殘聯聽取區肢體殘疾人協會的現狀調研,對現有濱江段無障礙設施設置未達標的衛生間及坡道等進行無障礙達標改造,并在各類臺階首尾處增加明顯的安全標記,便利肢殘人群的濱江出行。
可視化改造,服務聽障人群。可視化指示牌是聽障人群不可或缺的無障礙溝通信息,現有濱江段可視化指示牌不多,聽障人群較難尋求幫助。區殘聯積極聽取楊浦區聾人協會建議,將提供適合聽障人群的手語溝通環境,注重溝通無障礙支持服務。
語音化導覽,服務視障人群。視障人群在沒有視覺輔助情況下,無法辨別周圍建筑物的名稱位置。楊浦區盲人協會調研時發現濱江段還存在無障礙設施不連貫的問題。未來濱江無障礙建設將考慮全路段設置語音播報,盡可能使現有投入使用的所有建筑及服務點全覆蓋。
(三) 打造空間建設,整合多元化服務
楊浦濱江空間無障礙創新示范區建設既關注無障礙設施建設改造,又考慮內在人文的維度,通過楊浦濱江殘疾人陽光綜合服務中心一站式空間建設,在具體的管理流程中,整合多元化服務。
提供綜合服務,優化濱江人文環境。中心將為特殊人群提供殘疾車停放、輪椅拐杖租借、電子展示、手語翻譯服務、志愿者預約服務等綜合功能,優化濱江人文環境。
依托服務站點,融入服務宣傳功能。注重發揮中心及其他服務站的輻射帶動作用,依托楊浦濱江沿線各黨群服務站點,通過“1+X”模式,把各項服務功能融入其中。
運用多媒體手段,深化無障礙環境建設。開設“無障礙體驗館”,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新、奇、特”展示,讓全人群體驗到無障礙環境和人性化的服務。
(四) 優化信息賦能,提供大數據支撐
楊浦濱江空間無障礙創新示范區建設將推進濱江無障礙信息化建設,助力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邁入數字服務新時代。
提供智能導覽服務。依托隨申辦開發小程序導覽系統,在建設區域內增設語音導覽發射器,與原有語音導覽裝置進行對接,為殘障人群提供導覽服務,對無障礙設施設備庫存、借還情況、實時軌跡進行管理。
部署戶外服務系統。以殘疾人陽光綜合服務中心為核心,部署戶外服務大屏,上聯區政務外網,下聯雨水花園驛站、人人屋驛站,為特殊人群提供求助、咨詢服務。
繪制對接數字地圖。以第三方地圖為基礎,通過數據對接等方式,疊加個性化場景應用,實時展示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無障礙設施設備及人員信息。
楊浦濱江從“工業銹帶”蝶變為“生活秀帶”,建設者們在這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為市民營造公共開放空間,“人民城市”的樣本逐漸有了模樣。如今人民城市理念引領下的楊浦濱江空間無障礙創新示范區建設,正積極關注著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需要,確保人民群眾在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一個都不掉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