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黨建“融合脈”,激發基層自治活力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也是社會治理的主戰場。上海金山區張堰鎮黨委聚焦轄區內居民區“小區新老并存”“物業體制內外共存”等特征,進一步探索發揮“紅色物業”在社區治理中的作用,逐步構建起以居民區黨組織為核心、業委會和物業共同參與的“黨建引領 紅色物業”治理格局,以切實解決群眾身邊“關鍵小事”為著力點,有效破解物業管理難題,提高居民生活品質,不斷激發基層治理活力。
張堰鎮現有4個居民區,即富民居民區、東風居民區、解放居民區與留溪居民區;有5家物業管理公司,即鎮房產物業、航效、東郊皇庭、同秉坤和碧桂園。各居民區房屋情況、業主背景各不相同,其中富民居民區為新式小區,東風居民區新老樓房并存,解放居民區老式小區較多,留溪居民區主要為動遷安置小區。由于業主結構復雜、矛盾訴求多樣,新生樓盤與老式小區管理難題日漸突顯,小區停車難、違章搭建、老舊房屋修繕等一系列問題也隨之出現。
■ 主要做法
以“黨建引領”為主抓手,著力打造創新基層治理的“中堅力量”。堅持黨建引領,將黨的組織和工作“嵌入”到業委會建設中,確保業委會運行的正確方向。關口前移,把好組建“人選關”。通過廣泛“找”、組織“帶”、精心“培”的層層工作法,把公德心強、樂于奉獻的黨員業主推到“前臺”,將業委會成員黨員比例提高至55%。交叉任職,提升工作“組織力”。積極探索“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工作模式,搭建居民區與業主溝通聯系“連心橋”。如,解放居民區“兩委”成員通過法定程序兼任牡丹小區業委會主任,為業委會“強身健體”,凝聚治理合力。工作覆蓋,明確任務“清單化”。制定《張堰鎮關于加強黨建引領業主委員會建設的實施意見》,建立由鎮黨群辦、住房保障所牽頭,各部門及居民區協同參與的指導委員會,明確成員單位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切實加強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
以“制度規范”為切入點,著力打通創新基層治理的“最后一米”。提升居委會、物業和業委會“三駕馬車”的協同服務水平,探索黨委領導下的聯動服務機制。實施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多方共同參與的聯席會議,匯集群眾訴求、交流工作情況,推動建設發展。如,針對牡丹小區等老舊小區天然氣入戶改造工程,各部門協同做好工程推進各階段的摸底調查、宣傳解釋等工作。實施基層約請制度。針對社區管理的重點難點問題,通過基層約請會議,各部門單位通力協助、積極配合,確保責任落實,有效解決問題。如,針對留溪佳園部分業主物業費拖欠情況,相關部門共同商議研究,逐步破解物業費收取上存在的“惡性循環”問題。實施協同監督機制。建立健全業委會信息公開制度、業委會履職的綜合評估機制,加大指導服務力度,落實對業委會履職的監督和評估。
以“自治共治”為突破口,著力激活創新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堅持民生導向,在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中提升居民群眾的歸屬感和幸福感。居民區治理網格融合。構建“社區—支部—小區—樓棟”四級黨建聯盟網格,組建民情信息員、政策宣傳員、矛盾調解員、治安巡邏員等“多員合一”服務隊伍,有效提升為民服務精準度。如,疫情期間,積極發揮網格化管理作用,動員骨干力量參與,讓疫情防控更精準、更高效。市場化物業共同參與。將市場化運作物業公司一并納入指導委員會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切實提升小區管理水平。業主聯動自治共治。不斷完善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眾事眾議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模式。如,富民居民區業委會針對小區內停車難問題,通過實地勘察、物業咨詢、群眾詢問等方式,與居委會、物業公司共同商議研究車位規劃的合理方案,切實解決居民困擾。
■ 實踐成效
堅持黨的領導,把基層治理同基層黨建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張堰鎮4個居民區對黨建引領下的“三駕馬車”合力機制進行了探索實踐,通過加強黨的組織和工作全面覆蓋,將基層黨建工作與物業服務、基層治理有機結合,打通了黨委政府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使意見在一線傾聽、問題在一線發現、困難在一線解決,在化解基層矛盾、回應群眾期盼中,充分發揮出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堅持以民為本,不斷激發基層自治活力。張堰鎮堅持黨建引領搭建“三駕馬車”共同協商議事的平臺,暢通了協商議事渠道,通過廣泛征求意見、深入協作商議,解決了諸如小區飛線充電、非機動車棚修建等問題,為社區居民提供了更便捷、更直接的“一站式”物業服務,切實增強了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的意愿,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