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最強大腦”,解鎖治理“幸福密碼”
——以新江灣城街道尚景園公租房疫情防控為例
社區是基層治理的基本單元,也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社區黨建也是城市黨建工作的重要基礎。2022年3月開始,上海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嚴峻,社區中大量防疫任務和民生需求如潮而至。疫情防控背景下,上海楊浦區新江灣城街道尚景園公租房社區充分發揮流動黨員作用,應對疫情創新社區治理模式,為黨建引領公租房社區治理實踐提供了借鑒。
■ 主要做法
尚景園是上海市第一批市級籌措公共租賃住房之一,房屋所有權歸屬政府,共約2200多套住房,住戶約5000人。這里人口多、流動性大,而居委會干部只有8人。疫情期間廣大社區黨員在“雙報到”基礎上,建立了疫情防控支持工作組,并成立臨時黨委,下設5個黨支部,分別對應信息宣傳、關愛互助、物資保障、組織協調、核酸抗原5個工作專班。5位黨支部書記中有來自復旦大學、楊浦區委黨校的教師,還有來自建筑公司的優秀黨員。他們以自身專業知識和市場化思維,配合居委會,為這個有著2200多戶居民的小區裝上防疫“最強大腦”,形成了具有公租房特色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格局,積極回應居民訴求,保障了疫情下社區的平穩運行。
嚴密基層黨的組織體系,凝聚社區合力。疫情期間,上海市委號召廣大黨員干部亮明身份,積極投身大上海保衛戰第一線,這一舉措有效調動了社區內的在職黨員群體。尚景園社區在疫情封控之初即組建社區臨時黨委,并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建立動態的在職黨員名冊及檔案,摸清在職黨員的基本情況、居住信息、職業特長、服務意愿等信息。尚景園居民區的在職黨員比較年輕,掌握各類專業知識和才藝,還有比較發達的社會關系網絡。此外,社區還組建了36個樓棟黨小組,每個樓群中至少有4到5名黨員志愿者亮身份、領任務,使組織覆蓋、工作覆蓋更加有形有效,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和凝聚力。
明確黨建引領服務內容,回應居民需要。尚景園社區臨時黨委下設的黨支部分別對應不同的服務內容,有針對性地回應居民需要。在信息宣傳工作中,黨員志愿者通過騰訊文檔在線收集表等形式統計居民需求和疑問,同步做好疫情信息公開,回應居民需要。在關愛互助工作中,支部依照黨員志愿者的特長及服務意愿,組建在線診療群,回應因疫情不便外出就醫居民的在線咨詢,同時特別關注樓棟弱勢群體,如獨居老人、兒童等,歸集就醫、配藥的緊急需求。在物資保障工作中,防疫初期負責聯絡購買渠道,為居民提供保供類物資團購,后期轉為渠道提供,開展跟進社區團購報備,有效滿足了居民疫情期間的物資需求和安全保障。服務內容的明確讓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有了實際的工作內容,涵蓋了居民的基本需要,極大程度保障了社區的平穩運行。
黨建引領整合社區資源,創新治理方法。臨時黨委的組建加強了社區黨員間的互動交流,尚景園黨員志愿者還通過自建網站、公眾號回應居民需要,信息發布的后臺有來自復旦大學信息辦和對數據收集和分析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進行指點,居民區黨組織的工作開展不但有學界智力支援,還有專業技術支撐。在小區陽性病例多發時期,居民不知如何科學防護,小區黨員志愿者帶頭招募有供暖、給排水、建筑設計、結構設計等專業知識的志愿者,一起討論制訂住宅戶內防護措施,從專業角度緩解居民焦慮情緒。社區中越來越多的能人志士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來,有效提升了社區防疫智慧化水平,創新了社區治理的方式方法。
■ 實踐成果
強化黨組織建設,完善黨員聯絡新機制。黨建引領新群體結構,是基層黨建的社會維度,上海社區中的多元群體結構在逐漸形成,要發揮黨組織的社會整合能力,在不同群體間構建共同體意識,激活黨的基層組織。首先是讓群眾看到黨組織,通過社區網絡平臺宣傳社區黨員參與志愿服務的事例,調動在職黨員服務社區的熱情,營造紅色氛圍。其次是讓群眾找到黨組織,通過公租房社區黨建組織架構讓黨員留下來,運用網格化的管理方式,成立網格黨支部,形成“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員服務站”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確保基層黨組織全覆蓋,使基層組織建設從碎片化轉向網格化。接下來要讓黨員亮身份,完善并用好在疫情期間建立起來的信任和紐帶,搭建平臺讓在職黨員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為基層減負賦能,促進黨建與治理深度融合。在公租房社區當中要給基層賦能,特別是要加快推進基層治理數字化轉型,以避免陷入“人海戰術”。通過數字化賦能,大量重復性、事務性的工作可以自動化批量解決,讓基層黨組織更多關注需要發揮聰明才智和通過干群互動來處理的問題。社區還可以加強與專業社會組織的合作,通過多元多樣有趣的活動為社區注入資源。綜合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治理能力,要盡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使基層有職有權有物,更好地為群眾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和管理。
挖掘居民潛能,形成多元參與的議事機制。當前的社區治理需要能夠統籌多元治理資源、多向公共利益訴求和多樣化治理行為的引領主體,以推動社區公共事務管理走向多樣化治理共同體。為適應公租房社區發展的異質性,基層黨組織要善于搭建平臺,引導各種社會資源與社會力量有序參與基層治理,同時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充分收集社情民意,充分挖掘居民潛能,實現黨組織議事常態化,通過制度化建設,形成輪流參與機制,完善議事的規則、組織、平臺等,提升社區管理精細化、服務精準化、治理智能化水平,創新黨建引領多元共治格局。
凝聚共同體意識,增強社區歸屬感。公租房社區居民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要培養城市社區內居民對本社區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應以社區內的文化設施、服務及管理作為平臺,以“四海一家”“相親相愛一家人”“我愛我的社區”為主題,開展地方文化節等活動,既照顧到外來居民的鄉愁,又建立起對新社區的情感聯系,通過文化價值的凝聚,讓居民在情感互動的基礎上形成對社區的歸屬感、認同感、責任感,讓居民能夠以主人翁的姿態來參與公租房的社區治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