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治促相互賦能 融入融合助治理創新
——上海黃浦區做實區域化黨建助力基層治理創新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上海市深化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會議指出,要用好區域化黨建平臺,推動基層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作為上海的“心臟、窗口和名片”,黃浦區充分發揮區域單位集聚優勢,以黨建聯建為紐帶,以加強頂層設計為支撐,引導區域單位各顯所長、各盡其能,為基層一線“撐傘”,在參與治理中“破圈”,以新時代黨建共同體引領建設休戚與共的區域共同體、治理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擴大三級“朋友圈”,建立“1+2+10+X”新體系
圍繞共同需求、目標、愿景,打破體制、隸屬、級別等壁壘,建立區—片區/街道—居民區三級區域化黨建聯席會議載體,并結合區域實際不斷打造新平臺、結交“新朋友”,推動黨建工作從單體自建向協調共建、以點連線成片協調發展,構建形成“1+2+10+X”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
區級層面,經過持續8年的升級發展,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由49個擴大到65個,涵蓋黨政軍機關,央屬、市屬企事業單位和“兩新”組織黨組織等,形成強大治理合力。比如今年新吸納小紅書公司黨委作為成員單位,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優勢,進一步引導青年群體關注基層、參與治理,實施街巷小店改造計劃,不斷提升凝聚力和影響力。
片區層面,依托金融、文化等行業企事業單位的集聚優勢,成立“濱江黨建·金融外灘”和“文化思南”兩個主題式區域化黨建平臺,切實發揮在本領域、地域的“旗艦”作用,帶動更多企事業單位“握指成拳”,將資源充分利用起來,以專業優勢賦能濱江岸線自治共治,滿足廣大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街道層面,10個街道區域化黨建平臺全面扛起屬地主體責任,推動社區黨委履職盡責,緊密結合區域實際和特點,聚焦基層治理需求和問題,打造出“南京路商圈·零距離黨建”、物業治理“雙紅聯盟”、“豫園小商品市場黨建”等各具特色、富有生機活力的品牌項目。
居民區層面,通過成立聯席會議以及邀請駐區單位、物業公司、業委會等黨員骨干擔任居民區黨組織兼職副書記、委員等方式,加強與駐區單位黨組織的雙向聯系和雙向服務。比如,半淞園路街道耀江居民區以法律“公約化”方式首創“帶牙齒”的社區“軟法”——《住戶守則》,引導各方主體以法治思維和手段共同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激發自治共治活力,成為黃浦區乃至全市依法治理的典型范例。
暢通雙向“連心橋”,健全“常態常任常抓長效”新機制
為有效破解建而不聯、聯而不融、融而不合、合而不實問題,黃浦區以建立健全上下貫通、運行順暢工作機制為重要抓手,把準工作脈絡,推動區域單位參與基層治理不斷深入。
常態走訪機制。區委主動擔起東道主責任,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區委常委、黨員副區長牽頭,根據成員單位主責主業,分批分類開展全覆蓋、常態化走訪,收集成員單位對區域化黨建聯席會議及基層治理的意見建議,探索解決治理難題。
常任輪值機制。由區委書記、副書記分別擔任聯席會議召集人、副召集人的同時,結合成員單位意愿和特點,以1年時間為輪值期,邀請成員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擔任輪值召集人、輪值副召集人,在參與基層治理中提升歸屬感和向心力,切實強化主人翁意識。
常抓項目機制。圍繞基層治理重點工作,堅持以重點項目為抓手,不斷增強區域化黨建平臺的系統性、實效性。截至目前,已有20余家成員單位,在年度區域化黨建聯席會議上發布了30余項區域化黨建重點項目。比如,在成員單位久事集團支持下,合力共建“南外灘金融直通車”項目,切實滿足南外灘沿線居民和上班族“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
“雙向認領”機制。聚焦基層治理難題,統籌各層級平臺資源和需求,實現精準化、長效化對接。區級層面累計征集到包括便民服務、場地開放、專業咨詢等十大類的服務項目千余項,需求項目400余項,得到認領和對接的項目累計800余項;在區域化黨建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共有民生、教育、醫療等六大類近百項項目得到認領,涉及金額800余萬元,獲得良好的社會反響。
織密一體“服務網”,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
注重結合企事業單位職責職能,發揮黨員群眾優勢特長,引導成員單位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基層治理重點難點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化解等方面獻計出力。
聚焦疫情防控大戰大考,成員單位積極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一方面大力保障防疫物資、市場供給、城區運行,助力市區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另一方面做實“雙結對”“雙報告”制度,通過選派志愿者、捐款捐物等形式大力支援社區防控一線,支持黨員骨干積極擔任居民區“第二書記”“第二樓組長”,建立“平戰轉換”機制,確保在關鍵時候能夠站得出來、豁得出去,共同構筑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堅實屏障。
聚焦基層治理重點難點,注重把在這次抗疫中挺身而出的樓長、團長、能人、達人保留下來,吸納進樓組長、業委會、居民區“兩委”等,壯大自治共治隊伍。比如,在推動舊改攻堅中,“經典黃浦·城市更新”區域化黨建聯席會議首任輪值召集人——上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按照“市區聯手、政企合作、以區為主”的創新模式,合力承擔起7個地塊的舊改征收重任,助推舊改跑出“加速度”。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充分發揮“三會”制度、寶興“十法”等基層民主協商和開展群眾工作中的法寶作用,建立協商議事平臺和機制,在老公房電梯加裝、小區“三駕馬車”綜合治理、文明城區創建等民生實事推進中,形成乘數效應、增強綜合效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