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人工智能在規范中發展,大咖們上演“頭腦風暴”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性技術,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近日,一場立法征集意見座談會在灣谷科技園“楊浦區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基地”舉行。剛剛參加完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不少企業家、法律專家等共同參與到《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條例(草案)》的立法進程中,基層的鮮活案例將直接反饋到上海市人大相關立法部門,為接下來的立法進程作為參考。
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召開前夕,人工智能領域的首部省級地方性法規《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條例(草案)》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也是繼《上海市數據條例》發布后上海數字經濟領域的第二部地方性法規草案。《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共六章七十條,包括總則、基本要素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應用賦能、產業治理和附則,著重發揮上海在人工智能領域方面的優勢,破解發展中的問題瓶頸,從地方性法規層面進行制度創新。
新江灣城街道作為楊浦區唯一的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基層立法“雙聯系點”,在參與立法中具有“兩團兩隊”的智力優勢和輻射全區的區位優勢。
企業發展離不開與政府部門共同探索,本次座談會聚集了楊浦區人工智能領域多家重點企業和相關職能部門。楊浦區人大財經委、區科委、區投促中心、新江灣城街道與千尋位置、復旦微電子、科創集團、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道客網絡等人工智能產業企業圍繞如何“發揮本市和我區人工智能產業的生態優勢,破解發展中的問題”為高質量地方性法規建言獻策。活動還邀請到參與此次《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條例(草案)》立法工作的人工智能法專家、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吉棟解讀條例立法背景、目的意義以及政策導向。
與會區單位代表暢所欲言,對加強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和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強化人工智能企業集聚和增強核心產業新動能、加快人工智能深度應用以及全面賦能城市數字化轉型方面提出意見建議。
新江灣城街道辦事處主任楊福韜認為,上海擁有良好的智能基礎、深厚的產業積累、豐富的數據資源和應用場景,是人工智能創新高地。“希望通過此次人工智能產業立法所提供的法律保障來推動制度創新、加強多元參與、促進開放合作,通過統籌各類資金對人工智能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示范應用、人才引進和重要國際合作交流予以支持。”他建議,區相關職能部門制定配套政策,對于獲得市級資金支持的企業、機構或者項目給予相應配套支持,不斷培育壯大楊浦區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產業。
上海復旦微電子集團曾生產出國內首款自主知識產權的億門級可編程融合芯片“青龍阡陌”。繼青龍1號之后,復旦微電子還將陸續研發和推出白虎、朱雀、玄武等新一代更強大的國產芯片。集團副總經理曾昭斌認為,《條例(草案)》第39條“人工智能框架軟件和系統軟件”除了支持人工智能框架軟件和系統軟件,建議也支持更加基礎的人工智能編譯器軟件。“條款中提到的‘強化人工智能框架軟件和芯片及硬件相互適配、性能優化和應用推廣’,其中關鍵技術就是人工智能編譯器軟件。編譯器起了核心和基礎作用,少了編譯器就少了核心和靈魂。”
近年來,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積極投身人工智能產業,但面對當前及未來在人工智能發展道路上的挑戰,公司法務王立寧表示,希望能夠在數據保護、知識產權、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等方面得到市相關部門支撐,共創人工智能新高地。《條例(草案)》第二章對人工智能基本要素的定義:數據、算法和算力構成人工智能的三大基本要素。“作為一家著重于數據應用的公司,我們希望在鼓勵數據流通、交易的同時,也對數據相關權益提供更多的保護措施。”
位于灣谷科技園的萊蒙國際中心是今年新認定的楊浦區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基地,現有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企業近40家。總經理周萍表示,希望《條例(草案)》中可以增加“鼓勵民營企業或政策上支持民營企業參與人工智能產業建設”的相關規定,讓非國有樓宇方可以給入駐企業一定的補貼、稅收返還等優惠。
在楊浦區科委信息化推進科負責人王瑄看來,條例的出臺對區級政策后續的落地有非常強的指導意義。“不過,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在中心城區目前還是受到諸多限制,希望《條例(草案)》能有一定的鼓勵和突破。”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