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痛中有愛 八方馳援 暖爆“全國人民的上海”
視頻制作:顧海民
眼下的上海,正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大考”。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仍在高位運行。
在上海最困難的時刻,全國各地紛紛熱誠地伸出援手。
在醫療資源方面,由來自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江西、天津、海南等省市的醫務人員組成的國家援滬醫療隊,4日起將集中抵達上海;北京、陜西、海南、河南等省市分別派出的醫療隊已經或正在陸續抵滬,分別在社區核酸檢測、方艙醫院收治等支援上海疫情防控工作。
在生活物資方面,蘇浙皖魯鄂川滇……各種各樣的蔬果、特產,在飛馳的大貨車上,源源不斷向上海運來,從千里之外逐步抵達被封閉在家的上海市民餐桌。春筍、香米、沃柑、土雞蛋……清洗干凈、做好消殺的農產品背后,飽含各地對上海人民的一片深情。
“上海是全國人民的上海”,此時此刻,正像歷史上多個重大時刻一樣,整個中國都在熱切關注這座城市,與在這里生活的2500萬市民一起,同呼吸、共命運。
從浦東開發開放,從世博到進博——八方支持,其來有自
直播評論區,網友們為上海鼓勁
在4月2日人民日報新媒體的一場直播中,隨著記者的鏡頭掃過上海各處,評論區跳躍出一條條惦念和祝愿
“以前去外灘人山人海,全是人擠人,現在好安靜呀”
“我的孩子就在上海閔行區讀書,希望快點好起來”
“一進來就看到復旦,一直想考的大學,加油”
“作為上海市民感慨萬千,上海是中國的上海,世界的上海!上海加油!”
……
網友們的留言宛如一條條細線,勾勒出全國各地人民群眾與上海之間緊密的聯系——去上海購物、去上海讀書、去上海看病、去上海旅游、去上海坐飛機出國……
改革開放以來的這幾十年,這種緊密的聯系從未中斷,全國人民對上海的關注、支持與向往,始終一以貫之,在許多個上海發展的重大關口發揮作用。
1990年,浦東掀起開發開放大幕,頭三年,中央各部門和各省市到浦東的企業就達1600多家,總投資在110億元以上,為浦東的發展奠定了向好的基礎,而后,各地投資亦源源不斷。紫金山大廈、齊魯大廈、嘉興大廈……當下浦東,至今屹立著這些帶有明顯地方屬性建筑物,記錄各種生產要素從海外、從外省市流向浦東,由浦東流向外省市的歷史。
2010年,上海世博會成功舉辦。一座城市承辦的世界盛會,背后是“舉全國之力辦好上海世博會”的強大支撐。央企建設“太空家園館”“中國航空館”“信息通信館”;各省市均設立參與世博會的機構,支持上海世博會籌辦工作,建設省區市館,讓世博會期間各類精彩活動不斷;更不用說,到訪的7300多萬觀眾,絕大多數來自全國各地,“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得以傳得更廣。
近年,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涉及上海的所有國家戰略,周邊省市均與共同承接,連續4屆進博會上,都有各地政府、展商的身影。上海與全國各地,在經濟、人文、科技、教育上的交流愈織愈密,密不可分。
此次抗擊疫情中,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隊員、采樣隊員深入街道社區、方艙醫院一線開展工作,與滬上居民同呼吸、共命運,共同“扛過”這段困難的時光。“在此,非常感謝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上海市衛健委一級巡視員吳乾渝在4月3日的發布會上說。
從“星期天工程師”到逆行四川、武漢——為國擔當,上海義不容辭
很多人還記得,在2020年1月23日,上海的“小年夜”,一個醫生獨自乘坐火車“逆行”武漢的照片傳遍全國。他是時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鐘鳴,自此拉開上海1649名醫療隊員援鄂抗疫的序幕。此后的數月里,他們和武漢人民共同抗疫,從死神手中搶回生命。
作為“共和國長子”,在新中國70余年的歷史上,為國擔當、為國付出,一直是上海這座城市義不容辭的責任。
很多浙北、蘇南的老人們還記得,改革開放之初,坐著拖拉機、小船來村辦企業指導工作的上海“星期天工程師”,他們用自己的技術,給鄉鎮企業的發展貢獻智慧。
“同飲一江水,感恩上海人”,3月28日,10輛大貨運卡車載著都江堰市各大蔬菜基地、蔬菜種植專合組織和蔬菜龍頭企業供應的127噸蔬菜,奔赴上海。
都江堰人常常念叨,“5·12”汶川地震發生后,按照國家統一部署,上海市對口支援都江堰市災后重建,投資82.5億元,實施完成117個災后重建項目。援建結束后,上海還持續開展教育、衛生、勞務、旅游、商投等方面的結對幫扶和長效合作。
都江堰市駐上海干部說,“汶川地震后,上海對口援建都江堰,三年援建任務兩年完成,都江堰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
前幾日,昆明市東川區向上海市普陀區發來一批價值十萬元的抗疫物資,當地在新聞中特別說明,“自2017年普陀區與東川區開展結對幫扶以來,普陀區從資金、人才、產業、就業等方面幫助東川區實施各類幫扶項目40余個……在普陀區廣大干部群眾的關心、助力下,東川得到了長遠發展,兩地人民群眾的心也更緊密連接在了一起。”
上海對口幫扶地區涵蓋新疆、西藏、青海、貴州、云南等7個省區市、20個地州市,幫助98個貧困縣5100個貧困村全部如期摘帽出列。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堅持“中央要求、當地所需、上海所能”相結合,建強機制、精準施策、盡銳出戰、持續攻堅,創造了當地紛紛點贊的“上海模式”。上海,是全國對口扶貧區域最廣、責任最重的城市之一,一大批上海醫生、教師、干部在深山老林、雪域高原為當地奮戰,有的甚至將生命留在了那里……
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上海,與全國其他地區的密切關系,還體現在先行先試的勇氣與擔當。
上海在全國率先設立自貿區,探索一大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開放經驗,如今已輻射為21個自貿區;更高水平,更大力度開放的臨港新片區亦設在上海。打造浦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推動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上海,仍然,也將繼續為國家改革開放事業探路。
全國支持,上海努力——一定能扛過這場“倒春寒”
上海連續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社會關切
因為疫情外溢,網上難免會有些其他地區網友對上海的不滿。也有網友看到封控中的上海市民遇到各種各樣難題,而激起同情甚至義憤——這其實也是各地百姓與上海心手相連的情緒映射。
此前,上海市政府秘書長馬春雷坦陳:面對傳染性、隱匿性極強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我們的認識不足;針對感染者大幅增長的情況,我們的準備也不夠充分;同時,一些防控措施執行不到位、落實不到位,有的封控地區群眾生活保障不夠周到,“誠懇接受大家的批評,正在努力改進。”
努力改進,不是一句空話。這幾天,針對社會關注的熱點,上海均未回避,盡可能快地處置、調查,及時反饋,是對民意的重視。
此刻的上海,各種各樣的抗疫、民生需求千頭萬緒,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在抗疫一線,有人奮斗,有人力挺,有人疲憊,也有人哭泣,但是,沒有人因為壓力大而“躺平”。機關干部、醫務工作者、民警、社區工作者、志愿者……都站在各自崗位上為民紓困、解憂,“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突出就集中解決什么問題”。
各部門單位,對保障城市核心功能的努力亦沒有停下,不少金融機構員工駐守單位,不能洗澡,只能打地鋪、睡行軍床,為的是保證金融市場的安全、穩定;上海大數據中心全面部署推進“場所碼”“數字哨兵”服務,期望用數字化手段提升疫情防控能力;上海港作業平穩有序,疫情之下,仍然保持靠泊效率優于2021年的整體水平。
過去兩年,面對此起彼伏的偶發性疫情,上海始終堅持“以快制快”,堅持用最小代價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保持了經濟的平穩增長,在稅收、財政的穩定上,為國家做出了突出貢獻。承接大量的國際航班,隔離酒店的使用量一直在高位運行。面對傳播力大幅提升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從切塊式封控到半城封控,再到全員核酸檢測,上海仍然在不斷嘗試和調整,其目標仍然是在堅決爭取抗疫的最終勝利,并最大限度保證人民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
上海是全國人民的上海,它的痛與愛,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各地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地群眾對上海的關注和期待中,上海一定能夠扛過這場“倒春寒”,讓那個繁華、美麗的都市重新綻放!
全國人民都在為上海加油,上海也在感恩全國,繼續奮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