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長寧這項養老服務經驗入選“全國優秀案例”
民政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近日公布“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優秀案例”名單,遴選出的51個優秀案例中,“長寧區聚焦‘五個率先’健全老年認知障礙分級照護體系”入選。
截至2020年底,長寧區戶籍老年人口22.42萬人,其中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口占區總人口比重為6.9%,居全市首位。以第二批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等試點為契機,長寧區創新探索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聚焦“五個率先”,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認知障礙全鏈條服務模式,打造長寧特色的老年認知障礙分級照護體系。
率先開展最大規模社區篩查
2018年,長寧區率先在江蘇路街道、華陽路街道、虹橋街道、新華路街道和北新涇街道開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試點工作。通過和醫療團隊、專業社會組織合作,以非隨機抽樣、整群抽樣、全面篩查三種方式,開展了國內首個最大規模的社區篩查,覆蓋約3萬名老人,摸清長寧戶籍老年人患認知障礙的風險率為7.2%。
社區篩查,顯著提升了認知障礙群體的就診比例。據悉,江蘇路街道、華陽路街道和虹橋街道的平均轉診比例提升至52%,遠高出平均25%的就診率。早發現、早干預,為老年人及其家庭確定后續的照護方案贏得了寶貴時間。
在全區實現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街鎮全覆蓋后,區民政局持續采取高風險對象篩查方式,完成認知障礙風險測評5.75萬人,進一步摸清轄區認知障礙老年群體底數,為建立認知癥照護服務體系提供數據支撐。
率先實現友好社區建設全覆蓋
2020年,長寧區在全市率先實現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在街鎮全覆蓋,并于2021年啟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城區建設。在各老年認知障礙服務場所,城區標識“小蘭花”得到推廣,提升老人對此的辨識度。依托全市首個區級養老服務專項基金,還制定了友好城區標準等“九項任務”。
為引導社會力量共同關注和參與老年認知障礙服務,構建多元協同的友好化社會氛圍,全區累計招募志愿者1441人、發展友好機構121家,建立起一批“認知癥好朋友”“友好大使”等關愛團隊,健全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的支持網絡。
同時,認知障礙家庭公益改造計劃等一批關愛特色項目,對建檔的全區431戶認知癥家庭開展了1000余次個案服務;結合“國際阿爾茲海默病日”,轄區、片區、街鎮聯動,實施“1+2+10”關愛系列活動,開展各類科普宣傳活動101次,共開展健康教育321場,宣傳覆蓋8.94萬人次。
率先制定“兩標準一指南”
為了找準友好社區建設的“參照系”,長寧在全市首創發布“兩標準、一指南”,建立認知障礙領域的標準體系。
“兩標準”即《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標準》和《長寧區社區和居家認知障礙照護規范》,在社區和居家認知障礙照護方面明確了具體要求和服務指引;“一指南”即《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實踐指南》,作為一本工具書,總結提煉了街鎮在老年認知障礙工作方面的成效,細化友好社區建設的主要內容、建設工具和服務案例,并梳理、鏈接了各街鎮的資源,為認知癥友好社區建設提供工作指引,著力解決認知癥照護難題。
2021年9月,在“兩標準一指南”的基礎上,長寧還發布了《老年認知障礙友好城區建設導則》,旨在圍繞基本建設、公共設施及住房建設、支持網絡建設、服務體系建設、文化環境建設、保障與發展建設等6個方面,打造老年認知障礙友好城區“工作樣板”。
率先完善配套政策扶持
為滿足日益增長的老年認知障礙照護服務需求,2018年以來,通過新建或存量改建的方式,全區10家養老機構或長者照護之家設立了認知癥專區,并建設認知癥床位315張;依托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老年活動室等載體,在每個街鎮建有1家“記憶苑”“記憶家”等社區老年認知障礙家庭支持中心,為認知障礙老人提供政策咨詢、記憶訓練、康復治療等服務。
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和實際需求,整合長護險、認知障礙照護機構、適老化改造、康復輔具社區租賃、養老顧問等政策資源,體現友好社區建設對家庭的支持功能。截至目前,全區共開展早期干預7368人次,實施家庭支持活動112場。
率先建立友好社區建設共建聯盟
2020年6月,長寧區成立上海市首個區級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共建聯盟,完善由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各街鎮、專業社會組織等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實現跨界合作交流,健全老年認知障礙友好支持網絡。
依托與華師大公管學院、上海銀行長寧支行和萬宏養老集團在養老領域建立四方合作,長寧區成立區級養老服務專項基金,為友好城區建設引入社會資金支持,強化老年認知障礙友好城區的工作合力。
區民政局表示,下一步,將以深化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為契機,推進全市首個區級老年認知障礙友好城區示范賦能中心建設,完善分層次、多元化、全鏈條的老年認知障礙照護服務體系,持續打造大城養老的“長寧樣本”。(來源:上海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