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百“中標率”!科創企業在普陀發展有“門路”
近日,來自張江普陀園的12家企業入選《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專項發展資金資助項目(企業)典型案例》,集中展示了“十三五”期間,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的張江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的發展情況。
記者從普陀區科委了解到,在入選的100個典型案例中,普陀區有12個案例上榜。在全市16區里占比靠前,并且實現了“報12入12”的入選率。而這百分百“中標率”的背后,實則暗藏了科技創新培育工作的“普陀邏輯”。
以“科技含量”為抓手,“多點”培育
細看本輪入選的12家入選企業案例,不難發現:行業類別分布廣、企業規模性質不一。入選企業分布在生物醫藥、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先進材料、高端裝備等多行業領域,而企業的規模更是從大體量的“國家隊”到初創型的“潛力股”都有涉及。由此可見,創新培育在普陀,不論“大小”,而論“科技含量”,實現了“多點”培育。
“自2017年獲得張江專項發展資金的項目支持后,為我們的業務核心系統開發提供了資金支持,系統應用后帶動了我們營收快速發展,后期我們還針對該系統進行了發明專利申請,目前已獲得受理通知,基于該項目我們也獲得了相關的軟件著作權9項。”成立于2011年的區內科創企業代表易百信息的相關負責人對張江專項資金的“扶持力”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來自張江專項的“溢出效應”還在持續放大,項目結束后近兩年來,公司還引進了來自上海一流高校的多位高端人才。
易百普陀區科技展展示柜臺
2011年成立的上海柯渡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在2016年拿到了張江專項發展資金——“醫療設備信息化管理系統示范應用”的項目支持。“通過區科委的推薦、協調,并指導我們幫助申報,在拿到專項資金后,這一項目實施順利。”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通過這一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了全方位掌握醫療設備使用生命周期,提升了醫療設備的使用效率。在新冠疫情期間,公司還組織數百名工程師奔赴一線,進駐醫院管理醫療設備,保障了近60萬臺設備的正常運轉。
除了科創企業,區內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船第九設計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國企通過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創新能力也有大幅提升。據介紹,入選的12家典型案例,項目資金支持體量達1.2億元。
平臺賦能,“集聚式”發力
記者了解到,在此次入選名單中,還有兩家特殊的企業案例:上海桃浦智創城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后簡稱“桃浦智創城”)和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這兩家單位以成果轉化為己任,借助張江的專項資金來做科創孵化,相比單體的某一家科創企業而言,更加發揮了平臺的集聚、賦能效應。”區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桃浦智創城
2019年,桃浦智創城獲得了張江專項發展資金——“中以創新成果孵化加速服務平臺”項目支持,這為中以(上海)創新園的建設完善、招商引資不斷賦能。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園區開園才兩年多,孵化的企業大部分還處在小微初創階段,直接申請張江專項的各類扶持還有一定難度,但是園區本身就拿到了張江專項,這對園區在引入科創、孵化服務企業上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資金支持。”平臺裝修的硬件完善,線上線下各類創新創業服務的活動舉辦都對園區入駐企業開放,從軟硬件兩方面為科創企業提供了落到實處的支持。
此外,園區邀請區科委(張江普陀園管委辦)共同設置了政策解讀專班,一對一服務入駐企業。據介紹,截至日前,園區入駐企業70余家,初步形成醫療健康與生命科學、人工智能與機器人、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產業集聚。同時,園區入駐企業已擁有有效商標、發明專利、實用新型、軟件登記等各類知識產權200余件,尚有多件發明專利正在申請中,初步形成了知識產權集聚。
在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也呈現出了一樣的集聚效應。自2019年拿到了“技術轉化服務平臺建設”的專項發展資金后,日前,該平臺已完成了云上科創平臺的框架內容、技術轉化服務平臺的線上273萬專家數據庫建設。同時,企業技術需求對接也在同步開發,目前已經完成了匹配、推送的功能,具備企業技術需求推送的條件,并在著手推送企業技術需求。
據介紹,平臺建成后,預計將完成需求錄入超6000個,線上對接次數超2000次,可以下沉到長三角區域的區縣級政府合作,并與高校科研機構形成合作關系,通過智力資源的優化和知識技術的溢出,解決生產技術評價、帶動企業創新,構建產業鏈長下游的全新生態。
(來源:上海普陀微信公眾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