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餐助浴陪護陪診 上海老人"家床"服務大有市場
86歲的許阿婆患有肺部感染、心臟衰竭等多種疾病,可就是不肯去養老院,怎么辦?
日前,記者在水電路上許阿婆的家里看到了她。老人精神不錯,正在細嚼慢咽地吃著午飯,雞塊、青菜、花菜,每樣都能吃上一點,一旁的女兒幫忙夾著菜,并告訴記者:“我們每天都訂了午餐。白天我陪著她,晚上就有一個護理員和我交接班,專門負責陪夜。”
虹口區涼城新村街道,是建設于上世紀80年代老公房為主的居住型社區,目前60歲以上老人占比43.1%。街道調研發現,像許阿婆這樣希望在家養老的老人不在少數。2019年底,涼城新村街道作為上海市開展家庭照護床位試點之一,開始探索轄區新的養老服務模式。
如今,全街道簽約家庭照護床位的老人達到147人。這個數量,在各試點街道中名列前茅。值得一提的是,為街道提供家庭照護床位服務的長者照護之家,也實現了可觀的盈利。涼城模式,對上海其他地方能帶來啟發嗎?
何以得到老人及家人信賴?
近兩年的試點,并不是開始就一帆風順。
2020年,涼城新村街道正式開展家庭照護床位試點后,先確定載體支撐,以轄區內兩個長者照護之家為支點,通過社區養老資源和機構人力的整合,將養老服務從長照機構點輻射至南北兩片,形成轄區全覆蓋。
接著,形成訴求較多、需求量較大的養老服務套餐,一開始套餐的定價是每月900元,除了助餐之外,還包含一定次數的助浴、護理、陪同就醫等服務。
可是,開始老人們并不是很買賬。不少人覺得價格高了,關鍵是自己不一定每項服務都用得上。如果有的服務根本沒用上,這個錢可不是白花了?
2021年,街道在細化調研后開始調整方案。參與其中的天與養老服務上海分公司總經理袁江楓告訴記者,“我們發現老人的四大需求很明顯:緊急救援、送餐、老年家政、專業護理。就制定了可讓老人們自主選擇的方案,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一項或幾項。”
在這些可供老人選擇的家庭照護床位服務中,包括專業類的緊急援助、助餐、助潔、助浴服務,生活類的家政衛生、代配藥、陪同就醫、陪同購物服務,機構類的日托體驗、活動服務等。
“老人每月使用后再結算,對提供服務的機構也是一種制約、考量。如果老人們都肯順利付錢,說明服務得不錯。反之亦然。”涼城新村街道服務辦負責人說。
方案個性化之后,越來越多的老人開始愿意接受服務了。這當中,有街道、居委干部、養老顧問的信用背書,也有街坊鄰居的口口相傳。
在接受采訪的不少老人及家屬看來,服務體驗好、價格實惠、按需提供、先用后付,都是他們愿意嘗試的原因。
簽約的都是什么樣的老人?
許阿婆的女兒,就是在街道養老顧問在上門探望時,表達了自己不堪重負、對陪夜服務的需求。
她此前也為母親申請了長護險服務,護理員每天都會來幫助老人擦身、剪指甲之類,但是按照目前長護險服務的使用規定,每周服務七天,每天最多只能服務一小時,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許阿婆簽訂的家庭照護床位中,選擇了每月500元的送餐服務以及每月2600元的陪夜服務,護理員除了為老人晚間洗護、叮囑吃藥、提供低流量吸氧專業服務,還主動關心老人,為老人按摩、陪老人聊天、蒸煮一些小點心給老人加餐,不僅緩解了老人女兒的負擔,也解開了兩人的心結。
“護理員老好的,護理專業還關心老人,我媽特別信任她,這下子我晚上就放心了呀!”許阿婆的女兒說。
和許阿婆家類似,91歲的費愛娣阿婆和93歲的老伴,也不愿意去養老院。由于費阿婆長期臥床,子女年齡也大了,即便家里已經請了住家保姆,但要照顧兩位90多歲的老人,保姆有時也需要喘息。
費阿婆的女兒告訴記者,老人此前已享受長護險服務,評估級別為重度,每天會有護理人員上門做一些護理工作,但因為還需要家政服務,通過街道養老顧問馬偉了解到有家庭照護床位項目后,就根據需求勾選了每周兩次的助潔和每周一次上門測量血壓的項目。“這樣的話,連同占大頭的住家保姆費用,再加上長護險和家庭照護床位項目,每個月我們差不多花費8000多元,基本解決了兩個老人在家養老的問題。”
記者上門采訪時看到,費阿婆躺在床上,家里的電視機一直開著,老人耳朵不好,但津津有味地看著電視上的字。費阿婆的老伴身體更硬朗些,可以坐在客廳喝茶、看電視。費阿婆的女兒貼著她的耳朵說:“老媽,一定要活到100歲哦!”費阿婆一直樂呵呵地笑。
選擇家庭照護床位服務的,也有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家住車站北路的李阿婆,與老伴同住,子女常年在國外,是一家純老戶,本人因患有嚴重糖尿病腿腳不便,平日的打掃、購物、配藥、就醫一直困擾著老兩口。
經街道主動對接,老人選定每月8小時的家庭照護床位服務套餐,只需要500元,包含血糖監測、打掃衛生、買菜購物、陪醫配藥等家床服務,特別是疫情期間,老人因糖尿病急需就醫十分焦慮,家床工作人員不僅幫助老人完成了網上專家預約掛號,在就診當天為老人代叫車接送,并全程陪護,老人一個勁地感謝:“這是代替了我遠在國外的子女,解決了我的實際困難!”
涼城新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簽約家庭照護床位的老人平均年齡78歲,平均照護等級為3級,有一定自我照料能力但需要一定外力幫助,平均每月支付費用大約六七百元,普遍選擇的是助餐加上一兩項家政或護理服務。今后隨著家庭照護床位知曉度提升,預計老人的支付費用會進一步提高。
提供“家床”服務給長者照護之家帶來什么?
作為水電路長者照護之家的運營方,上海天與養老服務在為涼城新村街道家庭照護床位提供服務后,相比之前,盈利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
這是什么原因?袁江楓解釋說:“首先,水電路長者照護之家20個床位一直滿員,比較受周邊的居民歡迎。其次,我們的養老服務人員配比較高,我們將其中的服務和管理都進行了整合,提升了效能。比如,在服務人員相對空閑的時候,就去提供家庭照護床位的服務。而管理上因為有專業的養老服務平臺,及時對接供需,所以管理成本并不高。”
此外,家庭照護床位的服務人員上門服務后,也會根據居民實際情況,幫助他們進行長護險、適老化改造、輔具租賃等政策申請,這樣一來,原本零散的各類養老政策也得到了一定整合。
袁江楓坦言,要今后可持續發展,將更加關注老人的剛需,激發更多有剛需的老人享受更多的家床服務,成為長護險的有益補充。
涼城新村街道也建立了回訪機制,通過機構自我回訪、居委居民回訪、街道抽查監督的三級回訪機制,對發現的問題和矛盾及時協調處理,對提出的訴求和建議不斷完善,確保服務的實效和居民的滿意度。
在涼城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樂躍明看來,今后理想的養老模式一定是分層次的:有條件的居民可以選擇家庭照護床位服務,病情更嚴重的選擇長者照護之家或養老機構護理。在長者照護之家或養老機構恢復得好一些的,又可以回到家里,選擇家庭照護床位服務。街道將通過“設施布點——服務增量、組建團隊——服務增能、融合創新——服務增效”,讓轄區老人在家中可獲得生活照料,在“不離住宅、不離社區”就能獲得互助式養老服務,在社區中可獲得更加專業、綜合的多層次養老支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