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河道黑臭曾是“閔行之最”,如今水清魚戲、白鷺翩躚!他們治水有方 | 百年大黨 一心為民
華漕鎮王泥浜村因宅河王泥浜而得名。
55歲的喬紅衛,沿著王泥浜快步前行。每天他都要花上40分鐘順著河道旁的親水平臺,沿河路走上6000多步。
“小時候,我都在這條河里摸魚摸蚌、抓蝦,它就是我們的‘母親河’。”喬紅衛是土生土長的王泥浜村人,從2017年起他成為了王泥浜的一名巡河員。他指著前方的大片樹林說:“以前這兩邊都是廠,污水都往河里排,2015年、2016年拆違整治后,廠都關了,種了綠化,現在沒有污染源了。”
每周,喬紅衛都要為王泥浜做一次“體檢”。他從王泥浜不同河段打起河水,熟練地用試劑和試紙檢驗水質。“看,試紙是黃色的,顯示為0,0~0.5屬于正常。”
說完,他拿出手機,將這次的水質結果的照片發到了一個97人的群里,這個群里從分管水務的華漕鎮副鎮長到各河長都在內,所有人都看得到問題和結果。
金愛芳既是王泥浜村黨支部書記、主任,也是王泥浜河道河長,雖說上任僅數月,但“氨氮”“總磷”“透明度”“PH值”等指標代表的含義她已耳熟能詳,她第一時間就看到了喬紅衛發到群里的照片。“作為河長,這些都是需要培訓的,必須能看懂。”
目前,華漕鎮水務站在15個村都設立了村級河長工作站,擁有118名河長,每天巡河制在華漕鎮已經常態化,通過定期監督河道水環境狀況,及時發現問題、查找原因、最終實現快速解決問題。華漕還在區、鎮、村河長“四位一體”工作機制和“七個一”長效機制基礎上,吸收民間河長共同治水護水,通過基層最末端的檢測監督維護,形成上下聯動的護水治水合力。
蟠龍港,是華漕南部最重要的水系,橫貫千年古鄉諸翟集鎮,西接青浦徐涇江,北入吳淞江,其中華漕段全長3公里。
華漕水務管理站見習副站長劉帥帥,登上了一艘保清船,他要順著蟠龍港、洪涇港,一路向前巡視。這里是華漕鎮中心區域,兩岸分布著生活區、學校、機關和商業設施,水質的好壞,直接呈現在大眾面前。
“幾年前,華漕水質達標率只有10%,另外90%都是黑臭的,是閔行之最。”回憶起2017年前的華漕水質,他有感而發。“我們華漕區域內的大大小小的河有171條,總長105公里。那時候起,華漕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消除河道的黑臭問題。”
治水需治源。2018年蟠龍港兩岸諸翟村917戶農村污水全部納管,沿線還設立2個初期雨水截流點,水系內2座既有雨水泵站提標改造,消除了入河污染。兩年之后,蟠龍港水系黑臭消失了。
2019年,他們又啟動了“消除劣V類河道的水生態項目”,通過增加水生植物、向河道放養魚蝦,加設增氧設備,進一步提升河道水質。
如今,蟠龍港月均值IV類水占75%以上,游魚河中戲、白鷺水上飛比比皆是。
同樣受益的還有華漕諸翟西街的居民們,小淶港在這里轉了一個九十度的彎,數年前,小淶港沿河的居民連窗都不敢開。
“以前村里由于外來租戶眾多,沿河村民和租戶直接將糞便污水排放到河道里,有股腐臭的味道,蚊蠅滋生,常年不敢開窗。”村民張明輝在小淶港河邊的親水平臺散步,一邊對記者說,“現在村里建了定點化糞池,再也沒人沿河排污了。”
現在,水流平緩、水面寬闊,吸引不少釣客掛桿垂釣。
而王泥浜、小淶港、蟠龍港河道整治僅僅是華漕鎮水環境治理的一個縮影。
“整治水環境首先要摸清造成水環境污染的根源在哪里,針對不同污染源對癥下藥、分類治理,一河一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全盤問題。” 華漕鎮水務管理站站長金文介紹說。
結合華漕鎮開展“五違四必”綜合整治和動遷工作的契機,2017年華漕根據調研摸排,很快找到了最重要的三大污染源頭,并迅速地提出了解決方案:對2006年以前雨污同排小區進行雨污分離改造;對村莊進行集中污水收集,杜絕沿河排污;同時建立污水截留井,消除入河污染。
“從截污納管、雨污分離、管網改造、泵站建設、生態修復著手,我們走出了一條多措并舉的協同治理之路。”5年后,金文總結出華漕五大治水經驗。
據了解,從2018年的消除黑臭到2021年全鎮水域IV類水達到75%以上,鎮級河道更是達到IV類水100%,優Ⅲ類水達到65%,華漕城市形象和水環境大為提升。
其中,龍尖嘴、周涇港在2020和2021連續兩年被評為上海市“最美河道”;以《蟠龍港水系治理》為藍本匯成“美麗河湖”治理案例代表閔行區唯一的案例申報國家生態環境部,這也是上海市僅有的四個優秀案例之一,而水務站站長金文也被授予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
當前,華漕鎮又啟動了“上海市生態清潔小流域示范點”建設,向著“十四五”末河道全面提升至IV類水、III類好水比例60%以上而努力。為此,華漕鎮特意聘請了由同濟大學、上海交大等專家組成的“智囊團”,開展有針對性的長效生態養護模式。改造河岸環境、放養魚蝦,培植水面水底綠植、增加水中造景,營造“水清、岸綠、河暢、景美”、“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優美水環境。
(來源:今日閔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