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調解辯論賽”新模式,寶山這個小區巧解鄰里微糾紛
鄰里不相往來,心理“圍墻”如何拆?作為社會的縮影,社區工作中居民矛盾呈現出類型多樣化、原因復雜化、規模群體化、解決難度大等特征。
在寶山區顧村鎮青秀苑二居,兩戶業主因擺放在樓道口的鞋架子被對方扔掉而引發初步矛盾,后矛盾又進一步激化。在此期間,居委和物業曾多次入戶走訪、溝通調解,但雙方均不妥協,矛盾不斷升級,鄰里關系日趨緊張。為此,青秀苑二居堅持從主要矛盾入手,從突出問題抓起,從居民利益出發,依托“三個一”的調解方式,解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
一個黨群驛站
回應群眾“微訴求”
“一門式”服務大廳、黨建宣傳欄、圖書閱覽室、綜合文化活動室、為老服務功能室、法治調解室……集成議事與服務功能的小區黨群服務驛站,宛如一道“鄰里橋”,為居民群眾提供“微幫助”,化解“微糾紛”,以拉近陌生居民之間的距離。青秀苑居民區第二黨支部按照“接訴即辦”處理原則,快接快辦,提升辦理質效。努力做到第一時間回應居民群眾“微訴求”,暢通表達渠道,從多方面、多途徑了解、調查投訴事宜,分別邀請兩戶業主、周邊鄰居、物業公司至小區黨群服務驛站開展專題議事會議,廣泛聽取意見,找準查實居民群眾矛盾的“癥結”所在。
一支服務團隊
優化調解“微服務”
依托居委走訪調解并不能有效化解矛盾,還需要緊緊把握住“社區能人議事隊伍力量”“物業管理工作者”和“相關利益主體”三方力量。居委堅持黨建引領,圍繞兩戶業主的實際訴求,整合多方力量,打造一支由專業社工調解員、物業管理人員和鎮司法所律師骨干組成的綜合服務隊伍,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服務主體,深入基層一線,開展此次鄰里糾紛的疏導工作,共同擰緊社區和諧穩定的“安全閥”。
一場趣味辯論
辦好民生“微實事”
固化、單一的調解方式不僅容易激化雙方矛盾,還會影響基層黨組織的公信力,進而影響小區文明和諧。作為基層黨組織動員和組織居民辦實事的有效載體,青秀苑居民區第二黨支部精準對接居民訴求實現調解方式“微創新”,積極搭建共商共建共議平臺,組織了一場社區法律答辯賽。首先由矛盾雙方分別進行論述,再由鎮司法所律師代表進行“一對一”專業解答和評述,最后由居委、業委、物業、社區民警、樓組居民代表組成的評審團發表意見。期間,調解律師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勸說鄰里應和諧相處,引導雙方換位思考,以期提升居民共情凝聚力,有效化解群眾矛盾,維護社區和諧平安和穩定。
通過別開生面的社區法律答辯賽,經過兩個小時的答辯和法律專家、在場評審團的點評和疏導,雙方認識到問題所在,簽訂了調解協議書,最終停止了長達四年多的鄰里紛爭。借此契機,青秀苑居民區第二黨支部進一步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通過深入居民群眾入戶走訪、集體座談、民意調查、網絡留言板、信訪渠道和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等方式,廣泛聽民意、察民情,找準查實居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心思郁結有人解,鄰里矛盾有人疏。”在解決社區多元民生訴求中,大量問題看似瑣碎,卻直接關系百姓生活的幸福感,影響城市的文明和諧。因此,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困難事、群眾煩心事,這既是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明確要求,也是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題中應有之義。青秀苑第二黨支部依托“三個一”調解方式,注重矛盾糾紛化解,讓民情在一線掌握、民困在一線解決、民憂在一線化解、民心在一線凝聚,不斷提高居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來源:上海寶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