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av影院免费看,99久久精品无码一,AV综合色无码不卡,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建地鐵就是建座城 上海"智慧地鐵"突破傳統認知

2021年12月10日16:41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以交通賦能區域發展,打造都市新生態,上海“智慧地鐵”正突破傳統認知

地鐵新理念:建地鐵就是建座城

■運營里程即將突破800公里,上海地鐵站在新的發展節點上,正突破地鐵作為交通工具單一功能的傳統認知,以“標準化+”智慧地鐵為重點,打造融出行、居住、娛樂、購物、消費于一體的都市新生態

■本報記者 束涵

今年底,隨著14號線以及18號線一期北段即將建成通車,上海地鐵運營里程將突破800公里,十年翻了一番。

“建地鐵就是建一座城”。這是上海地鐵建設的新理念。

站在新的發展節點上,超大規模路網仍在持續擴展的上海地鐵,正突破地鐵作為交通工具單一功能的傳統認知,以“標準化+”智慧地鐵為重點,打造融出行、居住、娛樂、購物、消費于一體的都市新生態。

“數字大腦”更智慧

今年5月份,15號線長風公園站發生電路故障。所幸維保通號數字化運維平臺監測到這一狀況并報警,工作人員及時排除了故障。

維保通號數字化運維平臺位于上海地鐵龍陽路基地內,集在線監測、智能分析、運維指揮于一體,覆蓋了上海地鐵絕大部分線路的“神經系統”——通號系統。通過大數據AI分析、調取數據案例庫等技術,實時掌握設備的狀態,實現從計劃修向狀態修轉變。

這是上海地鐵數字化發展的縮影。轉型的驅動力在于,傳統的人力、物力疊加投入,已經無法完全解決超大規模路網在安全與效率、質量與成本之間的矛盾,這就需要搭建地鐵的“數字大腦”,讓它自己會思考、能判斷。

“上海地鐵率先提出‘智慧地鐵’概念,專門成立大數據中心,目前已基本構建形成了以地鐵云、高速數據通信網和大數據平臺為核心的全網數字化基礎設施,鏈接了一系列應用場景,初步實現智慧建設、智慧運維和智慧服務,并與城市運行的‘一網統管’平臺對接,形成聯動,保障城市安全。”申通地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俞光耀介紹。

數據顯示,近年來地鐵列車運行可靠度(5分鐘及以上延誤)提升明顯,從2010年的15萬車公里/件到2020年的882萬車公里/件。

這樣的提升,也有賴于全自動駕駛的發展。上海是最早開通全自動無人駕駛城軌線路的城市。隨著今年底兩條新線開通,這樣的線路將達到5條,成為全世界擁有無人駕駛城軌線路最多的城市。

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申通地鐵集團編制了《上海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線路運營要求》并入選“上海標準”。作為全自動駕駛的行業先行者,上海也正向其他城市輸出經驗,引領行業的發展。

“第二空間”更人文

“最近在地鐵列車上,我看到了幾個USB充電口,可以解決手機電量不足的燃眉之急。還有之前推出的弱冷車廂,都讓人感覺到地鐵越來越有‘溫度’。”市民齊女士說。

上海地鐵起步晚,發展快,目前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運營網絡,成為這座城市覆蓋面最廣、影響力最大的“第二空間”。在線網不斷織密的同時,也從“滿足出行”的功能地鐵朝著“通向都市新生活”的人文地鐵不斷邁進。

變化,就在市民體驗到的一個個細節里。此前,上海地鐵因為“進出站上廁所憑證”上了熱搜。 下轉◆5版(上接第1版)一張小小的卡片,體現人性化的同時,也凸顯民生基礎設施的重要性。近五年來,上海地鐵累計改造車站廁所260余座。同時,2016年發布的新版軌交技術標準中提出,增設獨立的無障礙衛生間,集納兒童廁位、兒童洗手盆、嬰兒護理板等新設施,方便特殊人群。

在新線建設和運營管理過程中,上海地鐵正不斷探索創新。客流潮汐效應明顯的16號線,上個月開始在行業內率先應用新的數字技術,采取“3+3”列車在線聯掛解編試點運營,提高了線路運營效率;基于綠色地鐵實踐,上海地鐵編寫了業內首部《綠色城市軌道交通建筑評價標準》,通過非開挖、工廠預制拼裝、全封閉綠色施工圍擋、綠植圍蔽等一系列綠色建造技術的應用,將光、噪音等污染以及對市民出行的影響降至最低,延伸了綠色地鐵內涵。

在服務精細化的基礎上,人文地鐵還體現在與藝術的碰撞之中。

在上海地鐵龍華中路站站廳內,時不時有人駐足觀看墻上掛著的油畫。這是來自西班牙普拉多國家博物館的29件最具代表性作品,以復制品印刷的形式在地鐵內集體亮相。這一展覽,以及此前的“非遺生活之路”展覽、泰迪熊主題櫥窗等,都在傳達著一個信息,地鐵,不僅僅是單一的交通運輸工具,更是城市的“信息網”“生活網”,乃至“文化網”。

“一座城”更豐富

蓮花路地鐵站上蓋項目,本月中旬即將全面開業,周邊居民期待已久。“改造之后,公共交通和商圈無縫銜接,下了地鐵就能逛商場。這里的業態與周邊商場有所區別,主要提供日常便利屬性的商品和服務,我們又多了一個選擇。”周邊居民表示。

“地鐵要實現向綜合服務功能的轉變,匯聚出行、居住、消費、娛樂、工作等要素。城市將交通大動脈作為媒介,把中心城的人口逐步向有地鐵車站的城市副中心、郊區分流。”俞光耀將此簡要概括為九個字,“建地鐵就是建一座城”。

十幾年來,上海圍繞停車場以及地鐵站點上蓋開發進行了探索。從地鐵運營的角度來看,上蓋開發可以實現對運營的反哺。“以吳中路停車場項目為例,上蓋開發直接減少了政府動遷支出,且與品牌開發商持有的商業物業每年產生可觀的回報。”申通資產總經理莊巍表示,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模式有助于站點周邊的產城融合,提升沿線客流以及地塊價值,從而促進地鐵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上海有兩個在建的停車場上蓋項目,包括元江路停車場以及航頭定修段。規劃中的有6項,分別位于寶山、閔行、浦東、普陀及楊浦。如果全部建設完成,上蓋開發的量將有指數級增長,大概在300萬平方米。

“規劃的前瞻性與科學性很重要。”在俞光耀看來,上蓋開發業態要符合區域環境、資源稟賦及產業體系等,與城市發展有機融合;特別是在“五個新城”,當新線延伸過去后,更要注重一座車站一座城,并與有軌電車、公交等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共同布局設計。

以交通賦能區域發展,為區域創造新的價值形態。這是上海地鐵發展的新探索,也是人民城市建設的又一篇章。(來源:解放日報)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