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av影院免费看,99久久精品无码一,AV综合色无码不卡,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教育| 科技

中職學生為衡復風貌區“建筑可閱讀”提建議

2021年11月22日17:01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中職學生為衡復風貌區“建筑可閱讀”提建議,徐匯區采納并落實

老建筑二維碼信息更新升級

■本報記者 車佳楠

“這里有中西合璧的鄉間別墅,有藏于小馬路中的孿生法式花園住宅,還有帶巴洛克神韻的西班牙式公寓。”回憶起去年7月在衡復風貌區的“暴走”,韓璐不自覺地流露出對老建筑的癡迷。“我理解的‘建筑可閱讀’,不僅僅是呈現網紅打卡點,而是將建筑結構肌理和散發出的人文底蘊傳達給大眾。”

去年夏天,來自上海市材料工程學校的“00后”學生韓璐和3位同學,一起走訪調研了徐匯區衡復風貌區“建筑可閱讀”情況。他們發現,自2018年以來,閱讀建筑的形式雖層出不窮,但仍面臨著受眾人群輻射面狹窄、體驗感不佳等問題。于是,他們4人發動身邊的力量提出若干行之有效的建議。今年10月,徐匯區人民建議征集辦主動征集了他們的想法。隨后,徐匯區文旅局落實了部分建議。“沒想到能為上海的歷史文化傳播做出一點貢獻。”韓璐掩飾不住激動。

二維碼掃出信息未及時更新

2019年,韓璐參與過一次衡復風貌區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老建筑的今昔對比,了解建筑背后的歷史文化。彼時,上海已在6個中心城區開展“建筑可閱讀”工作一年有余。這期間,老建筑開放總量達1032處,1298處建筑擁有二維碼。

但對韓璐這樣的“00后”來講,什么是“建筑可閱讀”,老建筑對上海意味著什么,仍是個模糊的概念。借由調研的機會,韓璐重新與這些老建筑聯結。似乎是巧合,2019年那次社會實踐之后,武康大樓頻繁成為公眾視野的中心。這也讓韓璐好奇,修繕后的武康大樓到底有何魅力?調研就從這里開始。

夏天的炎熱絲毫沒有影響到游客的熱情。武康大樓底樓入駐的咖啡館、音樂書店、冰淇淋店情調十足。轉了一圈,韓璐終于在面向淮海中路一側的墻面上,找到了關于大樓建筑的信息。那里立有一塊“優秀歷史建筑”石牌,一個二維碼鑲嵌在右下角,沒有任何提示。韓璐掃了掃,出現“徐匯文旅”小程序,跳出一段簡單的文字介紹。同學們覺得不“解渴”,還想進樓了解更多建筑景觀,但大樓出入口放有“私人住宅 謝絕參觀”的提示。同學們只好去參觀其他景點。但受疫情影響,巴金故居等都沒有開放。之后在保安人員的提醒下,他們來到武康路旅游咨詢中心,以參觀建筑模型展示的方式替代。有關徐匯區歷史建筑的綜述著作《梧桐深處:建筑可閱讀》也被鎖在櫥窗內無法翻閱。不過,令他們欣慰的是,咨詢中心能免費提供建筑主題明信片和紀念印章。

走出咨詢中心后,同學們決定對武康路沿線的14處優秀歷史建筑、37處保留歷史建筑的“二維碼信息”展開地毯式排摸。他們發現,掃描后的結果存在信息內容有誤、信息內容更新不及時等情況,內容排版也沒能做到統一,閱讀效果并不友好。再好的旅游資源,都需要符合當代人的旅游消費習慣。換言之,建筑歷史越悠久、越有神韻,“建筑可閱讀”的表達方式越現代、越時尚,才越容易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愛。

“建筑可閱讀”的邊界可拓展

從武康路拐入復興西路,他們繼續前行,來到衡復風貌館。作為衡復風貌區優秀歷史文化的綜合文化展陳空間,衡復風貌館以衡復百年間的社會環境、時代特點為背景,以衡復區域的歷史沿革、社會變遷、名人活動為素材,通過富有特色的空間形式、細密詳實的陳列資料,全面展現衡復區域的百年人文、百年建筑。在這里,許多科技手段應用在“建筑可閱讀”上:有利用AR增強現實技術,通過點擊圖片上的建筑細節部位來閱讀建筑,回溯名家記憶;有用VR全景讀城方式閱讀那些不可進入的建筑,以特色建筑幻影成像、三維動畫解構建筑、電子墨水墻互動閱讀等方式更直觀地了解街區老洋房的風格。“如果這些功能也能嵌入老建筑二維碼信息就更好了。”這些新技術令同學們耳目一新。

參觀完,同學們又逛了文創商店。令他們失望的是,文創產品在審美設計上趨于保守,吸引力不足。“我們都是文創愛好者,如果能將建筑元素更多地融入產品中,或許能打造成類似故宮的‘IP’。”韓璐和同學們立刻展開頭腦風暴。他們想到,無論是什么樣的文創,其本質都是讓大眾感受到建筑的存在,從而達到文化傳播的效果。除了常見的書簽、鑰匙扣、帆布包等,還可推出盲盒、立體書這樣具有體驗感的新型文創。同時也可以考慮推出虛擬文創。

沿著復興中路,他們前往最后一個目的地——黑石公寓。這是一棟6層樓高的鋼筋混凝土建筑,帶有豐富的古典主義裝飾,歷史上曾作為美國大學婦女聯合會、聯合國善后救濟署的活動場所。如今,黑石公寓因毗鄰上海交響樂團、上海音樂學院、上音附中等,公寓外圍聚集了與音樂相關的城市文化、生活復合業態。在公寓走廊一角,韓璐看到許多關于黑石公寓的歷史沿革信息,“黑石公寓不妨嘗試建筑+音樂的表達思路。”

廣征意見讓建議出新出彩

4人小組的實地走訪,讓指導老師趙秋艷頗為動容。“我是在徐匯區長大的,小時候經常聽父母講述老建筑里發生的名人軼事,長大了卻沒有什么機會聽到,對年輕一代來說很可惜。”她認為,“建筑可閱讀”能讓人們對城市建立起密切的情感關聯,探索老建筑商業功能與文化展示功能的平衡,避免老建筑被“過度消費”。

為了讓調研結果和對策更成熟,趙秋艷鼓勵學生們發起問卷調查,與建筑設計院的人大代表對談。受訪的195人大多知道“建筑可閱讀”概念。問卷結果顯示,實地體驗參觀、建筑微旅行、專家和志愿者講解是比較受歡迎的形式;相對于音頻和文字,大眾更喜歡也更容易接受圖片、視頻以及與科技結合的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形式。同時,他們還在校內發起了一場圍繞徐匯區“建筑可閱讀”文創設計作品征集活動,以所學所長向社會提供參考案例。結合調研結果,學生們還初步設計出4條集娛樂、餐飲、建筑參觀于一體的“建筑微旅行”路線。

既有扎實的調研過程,又有專家老師的意見引導,這份出自中職學生的調研報告有著可愛而又真誠的質感。報告中提到的改進建議被徐匯區人民建議征集辦采納,并轉至區文旅局。今年10月,區文旅局工作人員告訴韓璐,年底前,衡復風貌區將吸收他們的建議,對歷史保護建筑的二維碼信息進行全面更新,利用“小程序”整合徐匯區8個文旅相關微信平臺,統一內容形式和元素。

今年11月,趙秋艷和小組成員呂曉芮再次回訪。他們欣喜地發現,“優秀歷史建筑”的石牌右下角已換上新的微信小程序“梧桐深處建筑可閱讀”。小程序內設有“拍照識別”“進入建筑可閱讀”兩個入口,不少建筑實現了VR游覽、語音導覽、視頻解說以及文創購買等功能,建筑的歷史文化價值、藝術觀賞價值甚至是科學研究價值都有了更詳實的介紹。(來源:解放日報)

(責編:嚴遠、韓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