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av影院免费看,99久久精品无码一,AV综合色无码不卡,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滬上紀念陶行知誕辰130周年,江畔云端共話“今天如何做真教育”

2021年10月16日21:13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上海10月16日電 今年,是陶行知先生誕辰130周年暨逝世75周年。陶行知用畢生精力辦教育,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社會即學校”三大主張。他所倡導的生活教育理論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對中國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影響深遠。

10月16日上午,上海市寶山區文旅局聯手朵云書院,在江畔云端的上海中心52層,在上海之巔溫暖的書香氣氳里,以一場真誠而生動的主題沙龍來紀念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和寶山有著很深的緣分,可以說寶山是先生的第二個故鄉了。這段緣分始于1914年,那年陶行知從上海寶山的吳淞碼頭出海,赴美留學。1917年先生回國后在南京高等師范專科學校任教,創辦曉莊師范。1930年4月曉莊師范被關閉,陶行知避居上海。后從上海逃亡日本,又于1931年春潛回上海,此后便一直在上海從事各種教育、社會、文化活動,醞釀新的教育改革。

1932年5月至8月,他的教育小說《古廟敲鐘錄》在《申報》連載,講述了敲鐘工人通過廟產興辦工學團、造福鄉民的故事,闡釋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提出了“社會便是學校,生活便是教育”“教學做合一”等教育觀點并首次提出創辦工學團的主張。

后來他的設想在上海和寶山之間的大場鄉村實現了。從1932年至1937年,山海地區近十里方圓內的農村,幾乎都成立了工學團,有兒童工學團、青年工學團、婦女工學團、棉花工學團、養魚工學團等。1939年陶行知在重慶創辦育才學校,1945年抗戰一結束,陶行知便積極籌劃將育才學校遷至上海的寶山。由于長期的辛苦勞累,加之國民黨特務的迫害,1946年7月25日先生突患腦溢血逝于上海,壯志未成。而寶山,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始終高舉先生教育的大旗,以各種形式傳承和發揚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和思想,并在長期“學陶師陶德”的過程中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沉淀為寶山的教育文化基因。

“紀念陶行知誕辰130周年暨逝世75周年”系列活動“生活即教育——今天我們如何做真教育”沙龍由上視新聞主播劉凝主持,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周洪宇、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教授杜成憲、上海市寶山區作家協會副主席吳斌榮三位嘉賓受邀來到現場,圍繞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核心教育思想,以全新視角,從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創造世界和接受世界四個維度走近陶行知,探討“今天我們如何做真教育”這一現實而重要的話題,用這樣的一種方式紀念先生,重溫其真知灼見。

“他一生只有55歲,很短暫,但是確實是一個非常不平凡的一生,非常精彩的一生,非常偉大的一生。”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洪宇深情講述了陶行知先生從一個農民的兒子到走進世界知名學府哥倫比亞大學求學的經歷、“知行”改“行知”二易其名、“小先生制”等小故事。“陶行知的精神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一個是他的‘愛滿天下’的博大胸襟,而且做事情很有激情;還有就是他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做事情非常地認真、細致;再就是他勇于開拓的創造精神,他當年提出來的生活力、自主力、創造力,也就是今天提出的核心素養關鍵的能力。”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杜成憲說,“陶行知在基礎教育界的影響要比在高等教育界更大,但其實先生留學回國最初一段教育經歷卻是在大學,同樣也是干得有聲有色。”杜成憲舉了兩個鮮為大眾所知的例子,一是1918年陶行知擔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務主任期間提出的《改良課程案》,該案計劃實行“選科制”和“學分制”,建議學生所學課程分為必修和任意選修兩類,學生可以選修其他學科的課程(跨學科),學生成績以學分計算等。1920年課程方案獲得通過。這一改革引領了中國大學課程改革的潮流,逐步為全國所接受,至今都是大學的基本教學管理制度。二是我們常用的“教學”一詞的表達并非從來就有的,是陶行知第一次提出用“教學”表達“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共同活動”。先生有感于中國的學校普遍存在“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嚴重脫節,于是提出將“教授法”改為“教學法”,以加強教、學的聯系和突出學生學的地位。“教學”和“教授”雖是一字之改,所表達的理念卻是截然不同。

作家吳斌榮分享了先生的老師約翰·杜威的教育名篇《我的教育信條》以及先生為好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的新書《家庭教育》作序的樸素字句,并坦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對兒童教育和家庭教育兩個領域影響也是非常大的。我這個十年間寫的《邊過日子邊教育》這套叢書,它其實寫的是生活的實踐和我的經驗。但是事后我突然意識到,整本書的經驗就是教家長如何在生活中做好子女的教育,這不就是我當時在師范大學讀的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嗎?”

活動期間,寶山區圖書館朗誦團成員鄔建華為大家朗誦了陶行知家書——《科學的孩子—致陶宏、陶曉光》,“誦讀經典 點亮童心——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經典作品誦讀活動”獲獎者張宗炫、李欣頤為大家朗誦了陶行知創作的詩歌:“如果我是一個小孩,我不要恐怖,我不要餓肚,我要玩得高興,我要有機會長進!薄叭巳硕颊f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

“雙減”政策下,如何從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教育思想中汲取營養,解放兒童,激發兒童創造力?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這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上,如何不忘初心和使命,繼承并發展陶行知先生的理論和實踐,辦“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教育?沙龍活動上,與會嘉賓暢所欲言,深入討論了在今天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傳承和發揚陶行知先生的精神和思想,深刻理解生活和教育的關系,做真教育。在座的聽眾讀者頻頻點首,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陶行知對教育的執著和貢獻,也對“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真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寶山區文旅局供圖)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