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籠”輕松捕血栓 提高急性肺栓塞有效救治率
本報通訊員 盛科美 首席記者 顧泳
昨天是世界血栓日。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等,血栓患者日漸增多,深靜脈血栓引起肺動脈栓塞導致的死亡病例逐年上升。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血管外科余波團隊日前率先采用我國首款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肺動脈血栓清除系統”,為數位大面積肺梗患者實施了肺動脈血栓清除術。
填補國內相關空白
血栓就是血液凝固堵塞了血管。余波介紹,它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靜脈壁損傷、血流緩慢和血液高凝狀態。其中,常見的誘因包括各種原因引起的長期臥床(腦卒中、癱瘓、下肢手術后等),吸煙、骨折等創傷因素以及妊娠/產后和惡性腫瘤及化療患者。
針對深靜脈血栓患者,單純采用溶栓無法提供快速、有效治療,并且出血風險高,即便患者幸存,也可能由于殘余血栓肺動脈高壓等后遺癥,嚴重危害患者健康。臨床亟需專用于急性大面積肺栓塞的更有效解決方案。此次余波團隊采用國內首款專用“急性肺栓塞腔內肺動脈血栓清除系統”,連續為幾名大面積肺梗患者實施“肺動脈栓塞支架取栓+血栓清除術”,將吸栓和取栓相結合,實現更好的血栓清除效率,恢復右心室容積及肺心循環壓力,提高急性肺栓塞有效救治率。
這一裝置在釋放前被壓縮得非常纖細,可輕松地通過血管送到肺里的血栓部位,到達血栓部位后將它釋放,“類似于魚籠狀的支架網,將血栓牢牢地籠在其中,再通過體外的牽引導絲,輕松將血栓帶出體外”。
上海已構建血栓防治網絡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曾表示,國內靜脈血栓(VTE)診治需遵循“五步棋”,提高意識、規范診治、深化研究、建立體系、加強管理。醫院內部VTE防治首先在于預防。目前,國內多家醫療機構正逐步完善VTE防治體系,由此形成“省—地市—縣”三級防控網絡。
兩年前,上海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成立“上海市肺栓塞和深靜脈血栓防治聯盟”,進一步規范全市靜脈血栓(VTE)患者臨床管理,通過構建防治管理體系,采取積極、有效風險評估手段,制定預防方法和策略。
余波說,防治聯盟通過培訓、學術研討、參訪交流等多種形式,帶動區域示范中心、聯動區域內醫療機構開展VTE防治規范化診療。聯盟制定循證指南、工作手冊、加強培訓等,落實操作細節和質量控制。
例如,全身系統性溶栓存在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風險,操作必須慎之又慎。目前溶栓治療常與介入手術相結合,以達到提高療效和降低風險的目的。對于抗凝治療有禁忌或并發癥,或充分抗凝治療的情況下仍發生急性肺栓塞的患者,應考慮“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