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瀕危植物、優化城市樹種,胡永紅——
為城市種下有歷史的樹(自然之子)
胡永紅在實驗室工作。 |
上海辰山植物園的月季園。 |
核心閱讀
城市植物園對一座城市的生態環境保護有著重要作用。10多年來,上海辰山植物園執行園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胡永紅和同事們一起,搶救瀕危植物、優化城市樹種,在為城市提供更好生活空間的同時,也助力植物園更好守護城市生態環境。
午后,一場大雨沖刷著上海松江的土地。一個多小時后,雨停了,上海辰山植物園一號門前潮濕卻無積水,一排北美楓香樹更顯蔥郁。能讓行道樹喝飽水又不受泡水之苦,辰山植物園是怎么做到的?
秘密就藏在1.5米見方的種植坑中。直徑5—6厘米的碎石混著泥土,既透氣又耐踩軋,碎石縫隙中樹木的根系穩固生長,還實現了儲存雨水的功能。這是上海辰山植物園執行園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胡永紅帶領科研團隊研究出來的種“城市樹”妙招。
在胡永紅25年的工作經歷中,這樣的妙招不勝枚舉。他先后承擔國家和上海市科技項目50余項,總結出一系列成果。
與時間賽跑,搶救瀕危植物
自辰山植物園開建起,胡永紅便拉了一張長長的物種收集與保護清單。經過10多年的努力,辰山植物園收集各類特色植物18195種,物種豐富程度在全國僅次于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搶救瀕危物種,是在和時間賽跑。辰山植物園首先就近搶救的是華東地區的極度瀕危植物。2006年,辰山植物園的科研人員從普陀山采回了幾十粒普陀鵝耳櫪的種子,聯合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的專家,開展繁殖生物學科研攻關。
當時,由于過度砍伐,普陀鵝耳櫪從上世紀70年代起,在普陀山就只發現了1株。此外,它結出的幾千粒種子,只有極少數能發芽。胡永紅和同事們把種子泡在水里,對于其中有可能會發芽的,采用組織培養的方式一遍遍實驗。經過5年鉆研,終于將發芽率提高至67%,并由此繁殖了近千株小苗。
當年高考報志愿時,胡永紅填的3個全是農林專業,“當時讀農林專業不僅免學費,還能拿補助。而且,我想園林專業嘛,種樹種地,我在行啊。”
可當他到了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專業學習時,才發現遠不是他想的那么簡單。包羅萬象的園林專業,囊括了土壤學、氣象學、生態學等多個學科的相關知識,他一路讀到了北京林業大學的博士。
胡永紅帶領平均年齡33歲的科研團隊,開展植物學、城市園藝學等科學研究。辰山植物園還建成了“華東野生瀕危資源植物保育中心”和“上海市資源植物功能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
讓植物在城市生長得更好
“在辰山植物園種下的每一棵樹,我們為它預留的都不是兩三年的生長空間,而是50年、100年,甚至是200年的量。一批有歷史的樹,也將成為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和寶貴財富!焙兰t說。
上,F有行道樹約48種,在中心城區,香樟占了近半,法國梧桐占了1/4!皹浞N單一,不僅城市風景不夠豐富,還容易因為蟲害導致大面積受到影響。”胡永紅調查了上海近10年來種植的樹種,發現從舟山引進的紅楠、舟山新木姜子等樹種長得很好。
找到好的樹種,還要有好的栽培方法。胡永紅介紹:“我們做了很多實驗,發現上海的樹要透氣,才能生長良好。這是從哪學的?從自然中學的,只不過我們把它的效應放大了。用七八厘米的碎石種樹,種植土壤中,碎石比例占到70%—80%,其余部分是有機質,沒想到效果非常好!
自然界樹木的根系可以延伸至地下幾米深,但在城市,它們的生長空間難免受限。辰山植物園摸索出來的“碎石種植法”,讓上海的行道樹在有限的空間里長得更好。
“讓植物在城市里生長得更好,最終目的是讓城市的生活空間更舒適!焙兰t說。
關注兒童的自然科普教育
在辰山植物園的相關規劃中,“面向兒童的科普教育,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可持續發展未來”被擺在首位。
“植物園首先要吸引孩子們進園,讓他們喜歡,才談得上科普!焙兰t說。
為此,辰山植物園為兒童游客添置了樹屋、攀爬架,有機材料做成的園區設施、大片柔軟的草坪讓孩子們可以無拘無束地奔跑。
在這里,孩子們可以用手觸摸、用眼觀看、用鼻聞香、用耳聽聲去感知自然世界,發現自然之美。走出植物園,科普團隊還會和中小學攜手,利用辰山植物園的數據庫,開設“校園植物課堂”。
與此同時,胡永紅還主導創立了辰山植物園志愿者體系,200多名志愿者活躍在科普活動、秩序維護、安全保障等崗位!拔覀兿M藗儊淼竭@里后,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體會到上海這座城市的人文情懷!焙兰t說。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12日 1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