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科研人員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在科學研究上(創新談)
科學研究是探索未知的復雜智力勞動,只有充分尊重科學研究的自身規律,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支配權,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新活力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給予科研人員更大經費管理自主權。會議指出,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針對科研人員突出關切,大力破除不符合科研規律的經費管理規定,更好激勵科研人員潛心鉆研。
從“簡化預算編制,將預算科目從9個以上精簡為3個”,到“提高科研項目間接費用比例,科研項目經費中用于‘人’的費用可達50%以上”,再到“加快項目經費撥付進度,項目任務書簽訂后30日內,要將經費撥付至承擔單位”等規定,可以看出,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這些政策旨在從制度層面進一步給科研人員“松綁”,從而切實把廣大科研人員從繁冗的審批和繁瑣的雜務中解放出來,讓他們真正“智有所值,勞有所得”,更有獲得感。
科學研究是探索未知的復雜智力勞動,具有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線不確定性和結果難預測性等特點。只有充分尊重科學研究的自身規律,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支配權,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新活力。但是,科研經費管理“過細過死”、經費使用及報銷繁雜、“重物輕人”等問題,一度嚴重束縛了廣大科研人員的手腳,成為阻礙科技創新的一大難題。
針對這些問題,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相繼作出一系列部署,以精準務實的舉措為科研人員放權松綁,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又加大力度,從預算編制、經費撥付和使用、審計監督等各環節進行了一次“全鏈條式放權”,將更有助于科研人員專心研究。
例如,過去在科研經費投入和使用中,儀器設備等“物”的費用占了大頭,而用于“人”身上的勞務費用、激勵費用都較低。一位科學家曾拿自己的項目組舉例,由于收入偏低,再加上項目經費的激勵作用不足,團隊里青年科研人員流失嚴重,吸引高端優秀人才更加困難。新政策不僅明確提出“提高科研項目間接費用比例”,還對數學等純理論基礎研究項目,提出“間接費用比例可提高到60%”。這意味著,科研人員將能夠通過科技成果轉化獲得合理收入,使他們收入與實際貢獻相匹配,有利于激發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以往一些地方和部門要求科研人員將科研費用分為很多科目,比如設備費、材料費、國際交流合作費等,申報手續繁瑣、過程繁雜,令不少科研人員“傷腦筋”。新政策提出將預算科目從9個以上精簡為3個,將設備費等預算調劑權全部下放給項目承擔單位,對基礎研究類和人才類項目推行經費包干制等,這樣一來,就使得預算編制進一步簡化,經費申報更加高效。從“無窮的報表和審批”中解放出來,廣大科研人員就能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在科學研究上。
人才是科技創新最關鍵、最核心的要素,創新驅動從本質上說是人才驅動。想讓科研人員把主要精力放在創新探索上,就要真正把人才的需求、成長放在第一位。此次新一輪“放權”政策,必將激發更多科研人員的創造力,產出更多更好的原創性科研成果。期待相關部門盡快細化具體辦法和操作流程,督促落實,真正讓“貼心”政策轉化為實際動力。
《人民日報》( 2021年08月09日 第 1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