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公布 16個區均發現珍貴革命文物
《中國青年》編輯部舊址。
本報訊(記者李君娜)繼此前公布《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之后,昨天,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共計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00處和可移動革命文物3207件/套。
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紅色傳統,繼續為廣大干部群眾黨史學習教育提供生動教材,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對全市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和國有可移動革命文物進行了系統調查、認真核對、廣泛征詢,梳理匯總出《上海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
《第二批名錄》呈現三大特點:一是突出紅色主體性。與《第一批名錄》一樣,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相關的史跡、實物和紀念設施構成《第二批名錄》的主體,全部100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和3207件/套中的2783件/套(占86.8%)可移動革命文物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個歷史時期的革命文物,充分體現了紅色文化融入上海城市基因、構成上海城市精神的鮮明底色。
二是數量豐富。3207件/套可移動革命文物均為珍貴館藏二、三級文物,包括1919年五四運動“泣告同胞速救中國”傳單、1926年侯紹裘烈士致柳亞子書、1938年6月25日漢口新華日報館出版毛澤東著《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等;100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包括《中國青年》編輯部舊址、中共中央與中央軍委聯絡點舊址、中央造幣廠舊址(上海造幣廠人民保安隊護廠舊址)等13處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82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
三是類型全面。可移動文物有信件、書籍、刊物、武器、紀念章、歷史照片、家具、衣物、生活用品等,不可移動文物包含了戰斗遺址、烈士墓、陵園、紀念碑、故居、舊居、機關、黨校、秘密電臺舊址遺址等,完整地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的各類文物。
《第二批名錄》與《第一批名錄》共同實現了全市16個區、四個等級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和館藏一、二、三級可移動革命文物的全覆蓋。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批名錄》中的部分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剛剛經過了精心的保護和修繕,讓百年舊址重展昔日風采,讓歷史建筑風貌恢復如初。去年起,由黃浦區委宣傳部牽頭,啟動又新印刷所舊址、中共上海區委黨校舊址的修繕保護,今年4月底完工后,實施舊址內部史跡陳列布展項目。6月25日,“永恒的燈塔”——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陣地又新印刷所舊址史跡陳列、“革命熔爐”——黨的理論教育基地中共上海區委黨校舊址史跡陳列向公眾試運營開放。兩處展覽均運用了圖文展板、實物陳列、場景復原、多維視聽、藝術創作、互動體驗等多樣化布展手段,立體化呈現黨史故事,歡迎市民群眾走進場館感受紅色魅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