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勞動法》專家、優質職場大師評委周斌看來,一個優質的職場,應該是要遠離勞動法的,這其中是出于什么樣的思考呢?來看看大師周斌的優質職場解讀。”
大師周斌認為,優質職場從宏觀來看,應該具備高效、安全、公平等特點。從微觀來看,每個人在不同人生階段對職場會有不同訴求,而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職場也各有特點,另外,很多職場特點其實也是不可兼得的,因此,基于人、職場階段、企業、行業的差異,優質職場其實是沒有統一標準的,應該說,最適合自己訴求的職場,就是最好的職場,對人而言如此,對企業亦是如此。
周斌十分強調職場本身的規則,這是由企業、政府、社會、職場人共同制定的,但主導方肯定是企業,同時倚重行業環境,底線則是國家法律法規,所以在構建優質職場時,企業要講企業的個性方法,而對員工來說,作為被雇傭或管理方,也應該要適應企業。
不過,周斌講到,職場變化很大,多元、個性的職場趨勢越來越明顯。新一代職場人——90后、00后們自主性更強,個性更加鮮明,注重個人興趣,希望滿足自己的事業心,滿足自我,基于上一代人財富成果,普遍經濟基礎比較好,所有這些因素,讓他們對于職場的訴求變得非常不同。
作為勞動法的專家,周斌老師也觀察到,80前后的人,對職場容忍度、耐挫力都高一些,但相對來說,法律意識會淡薄一些,90后、00后們則更有維權意識,像對于調崗、工作調整等職場變化,覺得不公平時,會首先想到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種社會的進步,但是這對新一代而言也有不利。
90后、00后們在職場上自身問題其實不少,比如經不起挫折和壓力,不能很好的處理困難狀況,受不起委屈,容易跳槽,裸辭比例相對高,這讓職場整體可控性變低,同時,不斷歸零,對新一代的職業生涯也很有損傷。
所以,周斌認為,要在職場上廣泛形成一種共識,即,勞動法只是一個底線保障,職場上的很多問題,并不是法律問題,也不能期待通過法律來獲得完全的公平。優質職場則更要遠遠高于這個底線的,最好企業、職場人都無須用到這個法律武器。
同時,基于職場的變化和現狀,優質職場應該對新一代更多輸出“職業規劃”的理念,讓年輕一代職場人擁有“職場長線意識”,做職業的長遠打算,清楚認知自己的特點、特長,揚長避短,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沿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不要過多受外界的誘惑,圖一時實惠。年輕人只要做自己喜歡的、基于自己特長、社會需要的事,早晚是會成功的。
而想要構建優質職場的企業應該意識到,金錢的激勵一定是有限的,要激發人的自我興趣,讓人才更有激情,才能把事情做到極致。
企業也要做好兩件事:一是要懂法,因為管理對象已經很懂法了,現代社會的法律援助也很完善,所以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如果不懂法、不講法,就可能出現有理也吃虧的現象。二是要明確法律只是一個底線,要管理好員工,需要更多的人性化關懷。
周斌強調,優質的職場,一定是把“人”放在第一位,優先運用人性化的方式去關愛員工,要最大化的保護好員工,而法律只是個手段而已。比如,當公司員工出現身體或心理問題時,不要單純運用合法解除勞動關系這種方式解決問題。員工不是一個有保質期的物品,到了保質期就不要了,人性化管理,關心員工生命安全,這樣才是一個比較優質的職場。
他總結說,法律是種保護,同時也是最底線,優質的職場,應該是在法律這條底線之上的人性化運作。
(來源:優質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