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av影院免费看,99久久精品无码一,AV综合色无码不卡,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從“美麗家園”到“完整社區”,進小區就像進了家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黃曉慧
2024年10月16日15: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上海踐行人民城市理念這五年”系列觀察⑤

晨起吃好早飯,82歲的周玉清準時來到上海市靜安區臨汾路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長者運動健康之家。工作人員熱情迎上前,等老人落座后,即給她量血壓。

“高壓120,低壓53,正常。阿姨,您今天可以在跑步機上慢跑10分鐘,再到全身協調訓練機上練10分鐘,最后到座式律勁平臺做15分鐘的放松。”周玉清照著工作人員開出的訓練單,開始了一上午的鍛煉。跑步機、按摩椅、等速上推下拉訓練機、等速腿部前踢與勾腳訓練機、座式律勁平臺……幾十平方米的長者運動健康之家,適老化的健身器材一應俱全,老人們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興致勃勃地“動起來”。

兩年前,周玉清因老伴過世,從市區搬到臨汾路380弄社區和女兒同住。“當時摔一跤骨折了,加上長年的高血壓、糖尿病,走路要人扶,多走幾步就氣喘。”正好趕上這個長者運動健康之家落成,對街道居民免費開放,她成為了第一批會員。

8個月的運動訓練下來,周玉清不僅氣色變好了,人也精神起來,還結識了不少新朋友。長者運動健康之家,長者食堂,集納了“一網通辦”自助機、公用事業費一體繳費機、一分鐘診室、共享打印機等便民設施的“數字小屋”……在周玉清眼里,380弄就是“完整社區”的樣板,不出小區,養老需求基本都能滿足。2023年12月,臨汾路380弄社區入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布的《完整社區建設案例集(第一批)》。

位于臨汾路380弄社區內的長者運動健康之家。黃曉慧攝

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臨汾路380弄社區,由星城花苑小區、陽曲路391弄、星林苑、鵬程寶都4個自然小區組成,常住人口4771人,其中10%是純老戶,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高達46%。過去的380弄,甚至稱不上小區,零散的幾棟樓,房屋滲水、路面積水、黃土見天、車輛亂停……老公房的“通病”,380弄一樣不少。

真正的改變始于2016年起的“美麗家園”建設。這項先在臨汾路380弄等老舊小區試點、后在全市開展的惠民工程,通過消除安全隱患、增加房屋功能、改善居住環境等多方面的改造,提升老舊小區里老百姓的居住品質。

“靜安區建管委每年都會聘請第三方機構對各小區進行體檢評估,就像上醫院看病一樣,查短板、找原因、出方案。”臨汾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李永波將380弄的改造比作“燕子壘窩”,“一邊向外聯拓,實現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空間共享;另一邊向內挖潛,盤摸家底、盤活存量資源,整合利用。”

李永波口中的“外聯”,說的是“美麗家園”建設啟動后,一墻之隔的臨汾路380弄與陽曲路391弄兩個小區,通過拆墻改造合并,拓寬了公共空間,提升了整體居住環境。他認為,一個街道管轄著多個社區,對單個社區的資源投入畢竟有限,需要充分調動居民的力量,引進多元化主體,共同推動社區的發展和治理。

臨汾路380弄1號樓由垃圾箱房改造成的“數字小屋”。靜安區臨汾路街道供圖

臨汾路380弄1號樓一層,原本有一處15平方米的垃圾箱房,過去各住戶的垃圾從各樓層順著通道滑至垃圾箱房。實施垃圾分類后,不再這樣處理垃圾,垃圾廂房也閑置下來。

“我們在走訪中了解到,很多老年居民不會在手機上繳水電煤氣費,代繳的郵局離家又遠。”臨汾路380弄居委會主任征偉徑說,向內挖潛就要大家一起動腦筋,居委會牽頭與物業、業委會、居民代表召開多次專題會議,征詢他們的意見后,于2021年將這處垃圾廂房改造為“數字小屋”。“數字小屋”陸續進駐的售米機、一分鐘診所,都是在居民的建議下引進的,由企業主體負責運營。

拆圍墻、扮靚社區環境、建設為老服務中心……在臨汾路380弄每個惠民事項落地過程中,黨建引領下的居民自治組織化起到關鍵作用。多年來,臨汾路街道以黨的建設貫穿、引領、保障基層社區治理,為小區治理注入“紅色細胞”,把黨組織建在樓組上,成立樓組網格黨支部,培養一些黨員樓組長擔任網格樓組黨支部書記,調處鄰里之間的矛盾糾紛,化解社區治理遇到的各種難題。

“美麗家園”改造之初,陽曲路391弄居民姚月財是堅決反對拆圍墻的。“我們391弄原本擁有安安靜靜的院落,圍墻一拆,我們門口就成了人來人往的‘公共過道’了。”原來,姚月財所住的15號樓靠近墻根,圍墻拆了,那一小塊樓內居民“獨享”的空間就變成兩個小區之間的出入口,對此,15號樓居民都很不情愿。

“居民是完整社區的一分子,他們與社區的聯系,不再只是過去習慣了的‘干部服務群眾’。居民和居委之間長期以來養成的信任關系,讓我們基層干部為老百姓辦事有底氣,遇到矛盾了,擺事實、講道理、商量著辦。”臨汾路380弄居民區黨總支書記俞燁說,居委會啟動了協商機制,由各個樓組網格黨支部書記牽頭征詢居民意見,動員左鄰右舍勸說持反對意見的居民。

幾番勸說協商后,兩個小區居民樓組全部簽字同意,“拆墻”才動工。這堵墻被拆除后,小區鋪了柏油路,種上了植被花草,原來亂停堵路的電動車被歸置停放到地下室,整個社區面貌煥然一新。街道趁熱打鐵,在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開設日間照料中心,卻一時間謠言四起——“這種養老院一有老人過世,殯葬車就會開到門口來”“養老院的大門正對著15號樓,晦氣得很”……一些居民再次反對。

認真對待這些居民的意見,居委會組織他們去參觀已經落成的日間照料中心,漸漸打消了他們的疑慮。等到小區內的日間照料中心運營起來后,謠言也不攻自破,一些家里無人照護的老人還獲得了就近照護的便利。

看到小區大變樣,姚月財也想通了:“其實不光是自己住的房子、所在樓組,整個社區都是我們的家。一跨入小區的門,等于是進了自己的家,要舒服才行。”

臨汾路380弄社區由居民們改造的樓梯公共空間。靜安區臨汾路街道供圖

2020年起,臨汾路380弄陸續推進加裝電梯工程,各樓組紛紛成立由三名住戶代表組成的加梯自管小組,姚月財自告奮勇擔任15號樓的小組長。然而,由于樓房錯層的結構,電梯廊道無法直通家門,走出電梯后,還要再走半層樓梯才能到家。一些居民猶豫了,比如住在5樓的居民徐正梁就很反對。此時,徐正梁的老伴剛剛過世,老伴7年開了4次刀,花了幾十萬元,家底都掏空了,還欠了一些外債,5萬元的電梯加裝費用對他而言就是一筆巨款。“反正我爬了20年樓梯,也爬習慣了,每天也就下一次樓。”徐正梁說。

了解到徐正梁的家庭狀況后,姚月財帶領加梯自管小組成員,主動上門關心慰問,做他的思想工作,同時發動樓組里的愛心居民為徐家募捐。終于,在居委會和加梯自管小組的努力下,徐正梁簽字同意。加梯工程持續了半年,姚月財幾乎天天都在工地盯著,工人批蕩是否到位、鋪的瓷磚有無空鼓,一個細節都不放過。等電梯落成后,加梯自管小組自掏腰包買了窗花、地墊等進行裝扮,還拉了每年1800元的電梯間廣告贊助費,解決了電梯公共電費問題。

后來,姚月財成為380弄的加梯“顧問”,幫助其他樓組征詢居民意見、協商簽字,跟電梯公司談價錢、定工期。被問到為何愿意做社區事務的積極分子,姚月財笑著說:“我今年68歲,只能算個小老人,還能夠發揮余熱,為鄰居們做點事情。”

居委干部們都說,380弄小區雖老,但要有活力,不能變成大型養老院,要激發老人們的活力,讓他們從家里走出來,參與完整社區建設,把社區從單一的服務、管理,轉化為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基層治理共同體。

(來源: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