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區“創新里”科創產業空間啟用,迎來首批入駐企業
武寧路是普陀全境創新含量最高的一條路,它貫穿普陀東西,輻射南北兩翼,連接滬寧高速,周邊集聚了2所985高校和16家知名科研院所,近百家科創平臺、近千家科技企業,具有協同創新的天然優勢和良好生態。
9月26日,這條路上一個全新的科創地標——“創新里”科創產業空間亮相啟用,迎來首批入駐企業。據介紹,“創新里”科創產業空間是普陀區重點打造的兼具“硬核科技”超前孵化服務能力、資源集聚能力和創新輻射帶動能力的“科技搖籃”和潛力企業培育的加速器。一期載體位于武寧路與中寧路路口東南角(武寧路801號)4-6層,是G2高速入城口的重要節點,與軌道交通14號線中寧路站無縫銜接。
“創新里”周邊配套設施日益完善,正在建設的武寧公園讓創新里實現“推窗見景”,為創新創業者提供了觸手可及的生態空間;中海環宇城MAX、山姆會員商店則提供了多元的商業配套;而中海中心6棟超甲級辦公樓更是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堅實后盾,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力”。
未來,“創新里”科創產業空間將逐步覆蓋區內符合條件的樓宇、載體,助力更多“種子”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創新里”裝修設計在傳統分隔多個辦公單元基礎上,擴大公共空間的面積,為企業提供共享會議室、共享工位、休閑區及展示區等。
“創新里”一期總建筑面積約3200平方米,其中共享空間約680平方米,可滿足20余家初創企業的“拎包入駐”的辦公及展示需求。此次入駐初創企業16家,覆蓋人工智能大模型、機器人、新材料、光刻膠等產業領域。
上海踏沙行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視覺多模態大模型的研究和應用,國際版AI視頻生成產品PixVerse在智源研究院的全球文生視頻模型評測中排到前三。上海智康加機器人有限公司主要產品上肢康復機器人已在十余家醫院得到應用,是國內唯一一款實現了從醫院到居家場景全覆蓋的智能上肢康復機器人產品。
上海三開爾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數據中心熱管理方案的空間輻射制冷技術,擁有業內首創且唯一的多地理緯度空間輻射傳熱技術實驗艙。刻優化學(上海)有限公司創業團隊來自美國陶氏化學的EUV光刻膠項目,所掌握的光刻膠相關技術不僅在國內非常稀缺且急需,而且在世界范圍內處于前列。
為進一步打造“雨林式”的創新生態,支持各類創新主體蓬勃發展,現場,普陀區為“創新里”入駐企業送上精心準備的科創、人才、投融資等方面政策卡,并發放服務指南,讓企業享受到來自政府、專業機構的系統集成服務。
普陀區委社會工作部積極探索黨建引領下“樓宇黨組織+樓委會”樓宇黨建治理模式,指導曹楊新村街道在企業入駐時,同步成立創新里黨支部和樓委會,其中樓委會設委員9人,人員組成從創新里管理方、企業方代表到相關職能部門。通過樓事樓議、首問接待、一樓通辦和樓社聯動4項工作機制為樓宇的企業提供管家式服務,實現訴求“一口式”受理,問題“一站式”解決,實現樓宇融入社區、治理雙向奔赴,架構起能夠全面鏈接新興領域、全程覆蓋、全域發揮作用的組織體系。
在樓委會共享空間內,設置了一站式接待臺,曹楊新村街道成立“創·有你”樓宇志愿服務隊,形成“聚力領航”紅色小分隊、“你呼我應”橙色小分隊、“聯創同行”綠色小分隊等服務維度,和區域化黨建聯盟單位組建成“3+X”,形成雙向流動、多方拓展的樓宇治理新格局。
現場,普陀區書記姜冬冬書記啟封“碼上應”郵箱,這是多元主體為創新里聚資源、解難題、共發展的常態化工作機制,依托樓委會的聯動服務,為企業提供一個訴求集中收集-處理-解決的“窗口”。
同時,在樓委會共享空間內,區委社會工作部還攜手區稅務局共同打造了“創新里社會共治點”,通過放置離廳式自助辦稅終端和“一網通辦”設備終端,為駐樓企業及自然人提供精細化、智能化、個性化服務,在樓宇內探索政府部門、社會機構共同參與的社會共治新模式。
為進一步加快建設區級“人才蓄水池”,構建金字塔型的人才隊伍,普陀區人才工作局、團區委、區科委在創新里設立“靠普”人才學院青年分院,通過實體化運作,為青年成長成才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鏈路”的課程培訓體系,定期組織開展各類符合創新創業人才的課程、讀書會、路演、主題論壇、沙龍活動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