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敦煌”藝術大展開幕 莫高窟經典一次看齊
“何以敦煌”敦煌藝術大展今天在中華藝術宮開幕
在上海,6座莫高窟經典洞窟一次看齊
■6座莫高窟經典洞窟復制窟、6件在上海首次展出展品、6件價值珍貴的“藏經洞遺書”原件及其復制品、168件/套展品、展品中包括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的北魏刺繡佛像供養(yǎng)人
一眼千年。“何以敦煌”敦煌藝術大展今天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正式開幕,將展至12月20日。開幕前兩天,“何以敦煌”敦煌藝術大展迎來內部人流壓力測試,先睹為快的一批觀眾沉浸在千年敦煌藝術中,嘖嘖稱奇。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世界。”作為第一批觀眾之一,曾經參與流落海外的敦煌文獻的出版、主持《敦煌學大辭典》出版的敦煌學者、出版人李偉國相信,這場年度敦煌藝術代表性大展,會掀起一股觀展熱潮。
由敦煌研究院、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聯(lián)合主辦的“何以敦煌”敦煌藝術大展,不僅把6座莫高窟經典洞窟“搬”來上海,還展出6件可譽為“世界之最”或“中國之最”的“藏經洞遺書”。“多件重量級國寶文物首次亮相上海,這將是有史以來敦煌文化藝術展品在上海最全面、最多樣的展出。”敦煌研究院副院長張元林說。
168件/套珍貴展品匯集
敦煌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歷史延續(xù)最悠久、保存相對完好的歷史遺跡之一,被譽為“世界最長的沙漠畫廊”和“墻壁上的文化藝術博物館”。
展覽現(xiàn)場,“何以敦煌”藝術大展的空間設計延續(xù)了沙漠戈壁的風格。展廳多以淡黃、土黃為主色調,被打造為敦煌石窟的造型,讓人在觀展過程中體會“曲徑通幽”的探索感。
本次展覽展品類別多樣,展出規(guī)模龐大,展示內容珍稀。從一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何以敦煌”敦煌藝術大展的亮點:6座莫高窟經典洞窟復制窟、6件在上海首次展出展品、6件價值珍貴的“藏經洞遺書”原件及其復制品、168件/套展品、展品中包括中國195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的北魏刺繡佛像供養(yǎng)人。
9月12日14時35分,本次大展的第一件開箱文物——來自敦煌莫高窟的國家一級文物莫高窟六字真言碑,被穩(wěn)穩(wěn)地擺放于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的展臺上。這是這塊見證敦煌文化包容互鑒的莫高窟六字真言碑的上海首展。
包括莫高窟六字真言碑在內,敦煌研究院館藏文物中體積最大的北涼石塔、證實記錄莫高窟開鑿時間的圣歷碑、入選國家寶藏的《歸義軍衙府酒破歷》、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北魏刺繡佛像供養(yǎng)人,均為上海首展。
此次展覽也是國家文物保護項目藏經洞數(shù)字回歸成果最大規(guī)模的全球首展。展覽選取的6件文書包括: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標有明確紀年的雕版印刷品《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世界上現(xiàn)存古代星圖中年代最早、星數(shù)最多的《全天星圖》,現(xiàn)知最早的紙質抄本歷日《太平真君十一年、十二年歷日》,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圍棋論著《棋經一卷》,我國最早的由國家頒布具有藥典性質的藥學著作《新修本草》,中國最早的水利法典《開元水部式》。
“即便只看其中一件,都值得來一趟,更何況這么多珍貴敦煌文物一起匯集到上海,令人大飽眼福。”在壓力測試現(xiàn)場,一位觀眾由衷地說。
復制石窟有何看頭?
石窟是本次大展的重頭戲。依原窟復刻的6座敦煌石窟被“搬”進了現(xiàn)場。
這6座石窟在敦煌石窟中極具代表性,包括被稱為“融匯多元的萬神殿”的西魏第285窟、“精美塑像館”盛唐第45窟、被常書鴻先生稱為“最美飛天”的盛唐第320窟、“最美的涅槃佛”中唐第158窟、“描繪入微的千手千眼觀音”元代第3窟和“打開世界中世紀歷史的鑰匙”的第17窟。觀眾身處其中,就仿佛身臨敦煌莫高窟,帶來沉浸式的觀感。
現(xiàn)場,有觀眾疑惑:比起去敦煌實地觀看這些石窟,復制的石窟有何看頭?實際上,這些復制石窟大有看頭。敦煌藝術大展相關工作人員透露:即便到了敦煌,這6個石窟也很難一次看齊、看夠。
其中,西魏第285窟在敦煌并不對外開放。保存完好的該石窟,是莫高窟最早有紀年的洞窟,對于研究莫高窟的歷史和藝術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285窟內容豐富,既有佛、菩薩、飛天、力士等,又有伏羲、女媧、雷神、雨神、婆羅門教諸神、西方的日月神等中西方不同的神靈,敦煌研究院原院長段文杰把第285窟稱作“萬神殿”。
在莫高窟,只允許游客從外向內遠遠望一眼,而在“何以敦煌”敦煌藝術大展上,晚唐第17窟“藏經洞”向觀眾全面開放。1900年,敦煌藏經洞(現(xiàn)莫高窟第17窟)發(fā)現(xiàn)了漢文、藏文、回鶻文、粟特文、梵文、于闐文、吐火羅文等多種文字的古代遺書及佛畫幡幢等各種文物數(shù)萬件,這一發(fā)現(xiàn)為研究中國、中亞、西亞及歐洲古代歷史、地理、宗教、經濟、政治、民族、語言、文學、藝術、科技等提供了數(shù)量極其巨大、內容極為豐富的珍貴資料,堪稱“打開世界中世紀歷史的鑰匙”,并由此引發(fā)了全球“敦煌學”熱潮。
此外,元代第3窟、盛唐第45窟、中唐第158窟、盛唐第320窟均屬于敦煌特窟,在敦煌參觀時,每個特窟需支付200元,而在此次上海的“何以敦煌”敦煌藝術大展上,觀眾可以直接步入?yún)⒂^。
這樣的便捷體驗也得益于數(shù)字文物保護的巨大進展。曾經的中國積貧積弱,眾多珍貴的文物流散到世界各地而難以回歸故土。敦煌研究院開展的“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數(shù)字化復原項目”探索建設內容最全面、功能最完整、使用最便捷的“數(shù)字藏經洞”數(shù)據(jù)庫,由此復原了眾多文物、絹花等,才讓此次最大規(guī)模的全球首展成為可能。
盡管只是復制窟,但依然對觀眾有著特別的吸引力。記者在壓力測試現(xiàn)場看到,每個石窟都讓觀眾流連忘返。相對迷你的第3窟因為容納量有限每次只允許一人入內參觀,觀眾在石窟門口還排起了有序的長龍。
敦煌壁畫繪有上海
在展覽的入口附近,一幅復制的壁畫講述莫高窟與上海早有淵源。
這幅來自莫高窟第323窟洞壁上的壁畫,名為《西晉吳淞江石佛浮江》。據(jù)壁畫榜題及眾多文獻記載,西晉建興元年(公元313年),在吳淞江入海口,漁夫遙見兩尊石佛漂游而來,以為是海神,延請巫祝迎接,弄得風濤驟盛,漁夫駭怕而返。當?shù)氐澜掏揭詾榇四藦執(zhí)鞄熤瘢僭O醮壇迎接,風浪不減。后來佛教徒數(shù)人向石佛稽首唱贊歌,風浪遂靜;佛像背后各有銘志,一名“維衛(wèi)”,一名“迦葉”,眾人于是將兩個石佛載入通玄寺供奉。在石像發(fā)現(xiàn)后七年,漁人又在沙灘上發(fā)現(xiàn)一個石缽,漁人發(fā)現(xiàn)其盛放了葷腥食物后,就會“有佛像見于外”,漁人大為震驚,認為此石缽應為先前浮海而來的兩尊石佛的遺物,于是也送到通玄寺供奉。
通玄寺,即現(xiàn)在上海著名的靜安寺前身。“石佛浮江”之事,由當年名僧慧達法師傳到西域,逗留敦煌莫高窟期間,故事隨其行跡被記錄在壁畫上,這即為第323窟《西晉吳淞江石佛浮江》壁畫的由來。
2004年,甘肅當?shù)卮韴F到上海考察學習時,曾專程攜此壁畫的臨摹版贈予千年古剎靜安寺。大漠中的莫高窟與現(xiàn)代都市中心的寺廟,因壁畫而相牽。
事實上,敦煌與上海始終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上海成長的“敦煌女兒”樊錦詩,在異常艱苦的戈壁大漠一待就是數(shù)十年。她致力于敦煌遺址的保護和研究,成為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敦煌學者。“數(shù)字敦煌”的構想正是樊錦詩提出的,實現(xiàn)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續(xù)利用。
作為特展,“何以敦煌”敦煌藝術大展的票價為每張98元。8月20日下午,主辦方推出每張僅售39元的秒殺票,結果一秒售罄。
本次大展也為2024年第35屆上海旅游節(jié)增添重要的文化元素和產品內容。上海的文旅企業(yè)行動起來,推出相關主題產品,文商旅體展全面聯(lián)動。
“1000年前的敦煌,是當時的國際文化之都,與當今的國際文化大都市上海,有著相似之處。”敦煌研究院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希望此次“何以敦煌”敦煌藝術大展可以成為聯(lián)通敦煌與上海的又一個窗口,進一步促進文旅融合,吸引更多上海的游客去往西部,去實地觀賞我國的“東方藝術寶庫”。(記者 李君娜 實習生 趙亦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