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航新質生產力|上海在行動”系列訪談
寶山區委書記李晨昊:以新質生產力為“北轉型”鍛造新優勢
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第一動力。 今年是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十周年,正在加快從“建框架”向“強功能”邁進。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海勇爭先、走在前。即日起,人民網上海頻道推出“啟航新質生產力|上海在行動”系列訪談,深度聚焦上海各區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展開的新探索、新規劃,為上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寶山區景
全力推進“北轉型”,打造上海科技創新中心主陣地,是上海市委、市政府賦予寶山區的戰略任務。
作為上海“南北轉型”重要一極和傳統產業重鎮,在加快建設“上海科創中心主陣地、國際大都市主城區、全市綠色低碳轉型樣板區”的進程中,如何運用新質生產力全面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向新、制度革新?如何結合優勢、因地制宜推動傳統生產力向新質生產力過渡轉化?
近日,中共寶山區委書記李晨昊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要把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使新質生產力成為寶山現代化建設的鮮明標志、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努力打造新時代現代化轉型的樣本。”
寶山區委書記李晨昊(右一)調研區內高科技企業
向“新”而行,培育新質生產力發展新動能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起點是‘新’,要有新的技術、新的模式、新的動力作為發展源。”李晨昊表示。
科技創新給寶山區帶來了新的機遇,也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打下核心基礎。“發展新質生產力,就要圍繞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主線,解決好科創要素集聚、科創活力迸發、科創產業壯大、科創生態領先的核心問題”。為此,寶山區始終堅定打“大學牌”、走改革路。
今年3月,坐落在寶山復旦科創中心的水系電池實驗室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支持,也吸引了國內知名企業慕名合作,一個國際材料科學界的前沿領域將在寶山區進一步得到深入研究、試驗,甚至直接接駁產線,實現產業化、市場化。
這個實驗室的建設得益于寶山區與復旦大學合作建設的國家實驗室—上海吳淞材料實驗室,是寶山區打好“大學牌”,深化區校合作,推進上海科創中心主陣地建設的典型案例之一。
上海吳淞材料實驗室由復旦大學趙東元院士牽頭組建,是上海市國家實驗室“3+4”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年寶山區科技創新推進大會上,由其聯合孵化的兩個新載體——上海大學-吳淞材料實驗室聯合研究院、上海吳淞復寶材料實驗室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位于環上大科技園3號基地內的上海超碳科技孵化器
李晨昊指出,“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我們的科創資源優勢,也是寶山區推進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源源活水。大學科技園一邊連著高校,另一邊牽著產業,既是重要的創新策源地,也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首發地”。
寶山區牢牢抓住大學這個“創新原點”,全力推進區校協同創新,先后與復旦、同濟、北大、上大等一批高校開展深度戰略合作,引進落地大學科技園8家,16個基地建成授牌,形成了東有上海北大科技園、寶山復旦科創中心,西有環上大科技創新核等大學科技園的集群發展態勢,三年累計落地科技型企業近600家,“大學牌”成效明顯。
2023年9月,寶山區發布全市首個區級概念驗證中心管理辦法。隨后,“上海大學環上大智能制造概念驗證中心”“寶山區先進材料與醫療科技概念驗證中心”“二工大碳中和概念驗證中心”落地,“上海合成生物學高價值分子轉化平臺”簽約……
在李晨昊看來,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發展模式改革創新,尤其在推動“從0到1”的原始創新、“從1到10”的成果轉化、“從10到100”的產業規模化道路上,更需要通過改革點燃創新引擎,釋放發展動能。。
2021年,寶山區作為上海唯一的區級主體,成功揭榜國家發改委、科技部“以先投后股方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國家創新改革試點,大膽探索科技成果轉化“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創新機制,以“投早、投小、投硬核”為邏輯,累計立項扶持16個項目共1.1億元,帶動27個前沿項目落地,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果轉化“寶山模式”。
2023年,寶山區再次作為上海市唯一一個地方政府主體,成功揭榜國家關于“多主體全鏈條的創新聯合體機制”改革試點任務,并率先在區域內成立醫療器械創新聯合體。
與大學牽手,與大企業、大機構合作,積極開展先行先試、創新策源,寶山區正不斷推動體制機制上的解綁創新,產出一批重大原創技術成果,培育一批具有核心創新能力的一流企業。
下一步,寶山區還將繼續與國內外知名高校深度合作,瞄準前沿科技大力攻關,推動成果加速孵化轉化,打造創新創業集聚區。
金色爐臺·中國寶武鋼鐵會博中心
取勝靠“質”,搶占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賽道
李晨昊表示,“重塑”是新質生產力形成過程中對產業體系搭建的“直接作用力”。
“寶山區堅持以‘質量’為著力點,進一步凸顯產業體系的高質量、高水平、高品質”,李晨昊表示,寶山區正在重點聚焦郵輪旅游、綠色低碳、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六大產業,全力打造特色優勢,構筑新興產業集聚、高端產業引領高地。
打造全市綠色低碳轉型樣板區,建設綠色低碳供應鏈核心功能區是市委、市政府賦予寶山區的另一項重大使命。大力發展綠色生產力,“這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大舉措”,李晨昊介紹,目前寶山區要抓住機遇,搶占綠色發展新賽道,通過綠色低碳供應鏈先行先試,壯大綠色低碳服務業,引聚碳服務機構,推動產業升級。
坐落在同濟路“綠色經濟帶”上的專精特新民營企業易碳數科,自主研發的工業制造業LCA(碳足跡)量化工業軟件首次納入了歐盟目錄清單,打破了碳量化領域國外軟件壟斷的局面。李晨昊表示,“這是我們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質’的突破,也是參與國際綠色規則制定的破冰之舉”。
科技創新、低碳技術的發展,推動寶山區的產業正在向著更“新”更“好”更有“質量”的方向邁步。
今年全國兩會結束后,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圍繞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赴寶山寶信軟件、發那科機器人等機器人和智能制造企業調研。
李晨昊介紹,機器人產業領域,寶山有先行優勢。數據顯示,2023年寶山區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681億元,其中規上工業機器人產值占全市三分之一。未來寶山區將聚焦機器人賽道,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為引領,前瞻布局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加快推動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產業做大做強,全力打造高能級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集群。
位于寶山區的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
再以新材料為例,寶山區作為上海新材料產業版圖中的“主戰場”之一,聚焦超硅、超導、超碳,推動優勢再造、多道領跑,誕生了全國首片8英寸石墨烯晶圓、首例新型火箭烯碳鋁合金,2023年實現產值932億,是六大產業中產值最大的。
“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是推動產業集群化、高端化發展的基礎”,李晨昊表示,寶山區新材料產業發展的目標是,到2026年產業規模突破1500億元,成為全市新材料產業版圖中的主力軍。
面向未來,寶山區將通過培育新質生產力,把看準了的特色產業做深做細,發揮“南總部、北制造”的空間優勢,郵輪母港的流量優勢,吳淞創新城、南大智慧城的產業優勢,全力招大引強、做優產業生態,推動新興產業加快集聚成勢。
發展有“力”,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新生態
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更具活力的創新創業和產業發展生態,政策如何供給,人才如何引聚,資金如何保障?
在李晨昊看來,“服務力”是關鍵。“這個‘服務力’就像溫度、陽光、水和空氣,是培育一顆種子長成參天大樹的重要元素,本質上這也是新質生產力”,李晨昊說。
寶山區堅持在強化“服務力”上下功夫,通過加強政策、人才、服務、資金等各類要素的聚力高效供給,用適宜的“溫光水氣”,賦能創新創業主體,從而著力打造更具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推動產業向“新”“高”“質”發展。
上海(寶山)科創金融服務中心
“政策要把準產業和企業的脈搏,才能精準有效”,李晨昊說。
寶山區持續加大對重要領域、重點產業、重大平臺政策支持力度,出臺了《寶山區加快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專項支持政策》20條新政,解除了企業注冊地和稅收所在地的限制,創新性地將示范應用場景在寶山的企業納入支持范圍,每年拿出不少于5000萬元用于支持企業發展,成為了目前各區中最為突破的政策。尤其是有關綠色低碳供應鏈建設、綠色低碳生產力推動的條款,均是全市首創。
“首創性政策,是寶山區瞄準新賽道的創新之舉,也是支持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誠意”,李晨昊表示。
人才怎么引育?寶山區堅持把人才作為發展的“第一資源”,通過打通人才“引育留用”全環節,把人才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去年年底,寶山科創人才港開港運營,同步啟用的還有“人才寶”信息服務平臺。線上+線下的模式,形成了人才服務功能矩陣,讓企業和人才以最智能、最便捷、最精準的方式“一站式”對接、“一門式”辦理。
此外,寶山區聚焦人才重點需求,在大量一線調研基礎上,推出“人才關鍵小事”聯辦快辦機制,圍繞落戶、安居等12項重點需求,由36家單位聯動協作,以更精準服務、更優質生態聚才留才用才。
“發展新質生產力,人才是關鍵。寶山不僅要成為人才的集聚地,還要成為人才的成長搖籃”,李晨昊說。為此,寶山區在推進人才引聚的同時,注重人才培養,建立人才培育基地等,全力為人才提供廣闊舞臺。
如何幫助企業跨過融資的“高山”,引入發展的活水?李晨昊認為,要在企業最需要的時候為他們“雨中打傘”。
今年4月,在寶山區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月活動上,通過寶山區“政會銀企”平臺合作機制,包括工行、中行、建行在內的5家銀行向一批“白名單”企業進行了21億元的總授信,支持中小微民營企業發展,給企業最直觀、最直接的金融服務。去年,寶山區已有6400多家民營企業通過“政會銀企”平臺貸款240億元,獲得了企業的廣泛好評。
江海交匯的上海寶山
除了“政會銀企”平臺,寶山區還積極開展“金融早8點”項目對接活動,以“早餐會”形式邀請銀行金融機構對接區內重點產業項目,更好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同時,寶山區還與寶武、建設銀行聯合打造了國內規模最大的碳中和主題基金“寶武綠碳基金”,促進“金融+”綠色生態圈協同發展。
“加快推動和培育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起點是‘新’,取勝靠‘質’,發展有‘力’。”李晨昊表示,寶山區將進一步深刻理解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內涵要義,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把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新”“質”“力”作為關鍵著力點,使新質生產力成為寶山現代化建設的鮮明標志。
(文中圖片均由寶山區委宣傳部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