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av影院免费看,99久久精品无码一,AV综合色无码不卡,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到上博東館,回望青銅時代,感受上海文化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姜泓冰 曹玲娟
2024年02月04日15: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今年春節,這個寒假,若說大上海文化味最濃的打卡新地標,那必是這里——上海博物館東館。

2024年2月2日上午,“星耀中國: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在全新開館的上海東館開幕;與之同時,上博自家常設展館中的青銅館,也率先開門亮寶。當晚,一場“星耀中國·博物館奇妙夜”活動,讓這座方正大理石貼面卻有透光設計的嶄新博物館出現在嗶哩嗶哩官方賬號、“上海博物館”微信視頻號等媒體直播平臺上。帶著神秘氣息的中華文明歷史重器,夜色之下朦朧典雅又不失開放的建筑空間,配上B站、直播和12K超高清文物數字影像等內容,注定了它的非比尋常。

2月2日,上博東館雨中開館。

“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看古蜀文明展,理解“何以中國”

作為上海博物館東館的開館大展, 也是上博“何以中國”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第三季,“星耀中國: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當然夠分量。

上博東館一樓光明乳業第一特展廳和二樓第二特展廳約2000平方米的空間,共展出363件/套重要古蜀文物,約三分之一的展品為最新考古發現。

2日上午的展覽開幕式上,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方世忠說,該展“匯集了最新考古發現、最新文物修復成果,是迄今為止古蜀文明考古出土文物在四川省外最大規模、最高規格的展覽陣容。”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袁藝也表示,本次展覽文物,大部分為近年新出土珍貴文物,銅虎頭龍身像、銅大神獸、銅豬鼻龍形器等系首次來滬展出,“期待展覽能為上海市民和海內外觀眾打開一扇了解燦爛古蜀文明的窗口,給大家帶來獨特美好的觀展體驗。”

三星堆出土、上博修復的展品金面具笄發青銅人頭像。

有意思的是,該展并非僅由上海、四川兩地文物部門合作,而是包括了上海博物館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等全國28家文博考古機構。用上博專家的話說,這是有史以來涉及借展機構最多的展覽之一。

來自28家文博考古單位的借展文物分10個批次、5條線路,途徑11個省區市25個地級市,跨越1.6萬公里,歷經借展、點交、運輸、布展、養護等諸多環節,克服困難如期抵滬,堪稱“萬里長征”。

開幕式現場,一件“金面具笄發青銅人頭像”揭開面紗,這是2021年出土于三星堆遺址八號祭祀坑的文物,由上博專家負責修復,本次展覽是它的首次公開亮相。像這樣前期運到上博進行修復的三星堆遺址出土文物共有28件,其中12件“近水樓臺”,也被選為展品。

本次展覽以三星堆遺址八號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笄發青銅人頭像、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辮發青銅人頭像為序,通過“天行乾道”“地勢坤物”“人和明德”三個部分,向觀眾全面揭示古蜀文明的面貌、內涵和特點,著力呈現古蜀文明與不同族群和文化的交流互動,以及中華文明發展的多元一體和開放包容特性。

夔龍冠縱目青銅面具。

奇特的夔龍冠縱目青銅面具、繁復的青銅神樹、亮眼的金蛙形飾、帶著彩繪的華麗金面具……“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考古發現震驚世界,在展廳現場,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古蜀文明的奇偉與神秘。

“古蜀文明可不是外星人創造的,它就是夏商周時期長江上游文明的中心。”策展人、上博青銅研究部研究館員胡嘉麟引導大江東工作室關注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器物形制紋飾與二里頭文化、良渚文化、齊家文化等地文物的共通之處,從史料到考古學術研究,都已證明,古蜀文明與中原夏商周文明、長江中下游文明、甘青地區文明之間,早有滲透、融合。

“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也是中華文明起源、形成和發展的搖籃。”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認為,這個展覽,呈現了中華文明發展的多元一體和五個突出特性,希望觀眾能從中領略到中華文明的多姿多彩和博大精深。

青銅館試開放,上博館藏文物展出比從4%躍至10.5%

大江東工作室了解到,上博東館的全面開放,將分三步走:2月2日起,除古蜀文明展外,中國古代青銅館率先進入試開放;6月底前,除書法、繪畫館外的展廳和互動體驗場所開放,開放面積在80%以上;11月底前,中國歷代書法館、中國歷代繪畫館等最后一批展館將以全新面貌與大家見面。

擁有超過33大類文物、藏品總數超過102萬件(套)、珍貴文物近14.5萬件(套)的上海博物館,在東館全面開放之后,珍貴文物的展出比例將從人民廣場館的4%左右提高到10.5%;東館每日可以預約參觀的觀眾量,在試開放期間是8000人,全面開放后將達到3萬人。

試運行的青銅館陳列包括500余件展品,展示了從公元前18世紀夏晚期至公元19世紀中葉清中期的3600年間,中國古代青銅器發生、發展、演變的歷程,是目前海內外唯一的體系最完備的中國青銅器通史陳列。

青銅館展廳。

除了在上博人民廣場館陳列中的絕大部分展品繼續展出外,東館的青銅館新增了近百件展品,包括夏晚期的綠松石牌飾和單翼鈴、鑄有早期青銅器銘文的甲壺、戰國的商鞅方升、新莽的同律度量衡詔衡桿和詔版、北宋的大晟編鐘、明代的噴水魚洗等。

空間大了,展陳體系就能“張臂伸腳”多了延展。比如,多了秦至五代的“融合期”和北宋至清中期的“復古期”;“更新期”青銅器被細化出了中原文化、楚文化、吳越文化、巴蜀文化、草原文化等不同單元;青銅器制作技術部分增添了CT檢測、互動游戲等多種技術手段,直觀地闡釋各種難懂的知識點;1952年就入藏上博的“鎮館之寶”大克鼎住進了“單間”,進出門時隔著玻璃墻就能影影綽綽看到它的端莊輪廓……

“東館是上博青銅館50年來的第六次陳列改建了。”青銅專家、上博研究館員馬今洪說,此次改陳,調整還有很多。比如,單元說明和器類說明的所有文字都用了中英雙語,對生僻字則標注了漢語拼音。展柜采用低反射玻璃,讓參觀者可以少受干擾看得更清楚。讓工作人員高興的,則是東館采用了“火柴盒”式機械裝置的新展柜,像大克鼎這樣的大器物更換移動時,不用再提心吊膽地費力抬起搬動了。

“單間”陳列的大克鼎。

包容開放、以人為本,上博打造面向未來的博物館

博物館里無假貨。配合開館大展,上博東館卻特地借來三件“假貨”——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大立人像、金杖和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三件文物復制品,顯眼地放在東館入口門廳處,并邀請嗶哩嗶哩平臺UP主、95后“@才疏學淺的才淺”提供短視頻中爆火出圈的兩件手工復原作品:用500克黃金敲擊數萬錘、純手工復原的三星堆黃金面具,以及耗時4個月、用600克黃金“神還原”的三星堆金杖。于是,門廳也成了觀眾拍照打卡的熱鬧地帶。

東館三樓第三特展廳,呈現的是另一種“文物”展:由央視頻、三星堆博物館、中創文保聯合制作的“邂逅三星堆——12K微距看國寶”全球巡展(上海站),通過展示12K超高清文物數字影像、三星堆考古發掘歷程以及國內外藝術家創作的三星堆文化主題當代藝術作品,綜合運用創新科技、原創音樂、藝術繪畫等表達方式和傳播手段,為觀眾提供視、聽、感多角度互動式、體驗式、沉浸式文化體驗。此外,還有全球首個VR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及文物修復互動,體驗“考古人的一天”,讓觀眾直觀感悟多元一體、開放包容的中華文明。

“博物館奇妙夜”活動直播海報。

歷時六年多建設的上海博物館東館,總建筑面積逾11萬平方米,設有20個展廳和互動體驗空間。引起大江東工作室注意的是,這里的空間設計中,陳列展示區、公共服務區和配套功能區“三分天下”。站在館廳中間,可以直觀感受到它與傳統中國文物博物館建筑的不同特點,就是開放、通透,有了更多公共空間和休閑服務設施,除了保障文物安全,也注重人的舒適、自在。比如,每個樓層都有觀眾休憩區、購物和餐飲區,開館第一天,已有“上博咖啡”招牌和色彩明麗的小餐車等著大家。館內還配套有無障礙設施、母嬰室、第三衛生間、大件行李存放等設施設備。走在館中,可以感受到被刻意引入的自然光與和風,落地窗、超大露臺與小花園等設計,讓人在追望歷史的間隙,也與周邊城市景觀多了互望與交流的機會。

從建筑設計到門口放置UP主的網紅文物復制品、直播“博物館奇妙夜”,努力“讓文物活起來”,打造“觀眾友好型”和“數字智慧型”,作為體現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文化地標,上博東館讓觀眾看到的“新”,不只是新建筑、新展覽,更是面向未來、開放融匯的海派文化態度。

站上新起點的上海博物館,打造“東方大城”新地標,擦亮“上海文化”金品牌。

(圖片均由上海博物館提供)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