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七日談|從一份投訴報告看大城消費
過去一年,您買得舒心、用得放心嗎?近日,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公布了2023年上海消費投訴的年終盤點,其中有些“坑”,相信不少網友都踩過。
賣東西也要寫劇本?“來看看‘廠二代’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短視頻平臺上,這類標題總能帶動不少點擊量。“精準人設”“工廠場景”“低價好物”是這類視頻的三要素,其營造的低價、甩賣的氛圍,吸引來不少消費者下單。但根據上海市消保委的投訴匯總,有消費者通過此類方式網購的商品,實際上粗制濫造,也沒有完善的售后服務。當下火熱的“短視頻”營銷,存在商家虛假宣傳、售后服務不到位等方面的問題。
去年,上海的演唱會市場火熱,同時,票務投訴也爆發性增長,“搶票”“退票”成為被吐槽的高頻詞。有平臺在消費者購票時不顯示座位圖,消費者到場后才發現是“柱子票”“墻根票”。還有商家遲遲不出票或擅自取消訂單,有的以“特殊性與時效性”為由,拒絕退票退款等。此外,輕醫美服務、智能家居、直播打賞等新領域,也成為上海消費者投訴的“大戶”。
解放日報關于“陪拍”服務的相關報道
新消費和新業態是上海的一張名片。不少國際大牌、新銳品牌、老字號等都愿意將上海作為其新品的全球或全國首發地,而上海本土品牌在實際銷量、市場反映和資本熱度等多個維度上都有亮麗成績,推動上海不斷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成績背后也有煩惱。2023年,上海市消保委處理的消費者投訴案件同比上升36.68%。上海市消保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分析近幾年的消費投訴,分散個案的比重在下降,行業性的普遍問題在上升。這類問題解決難度大,易成為化解糾紛的難點和堵點。
消費領域的快速發展,倒逼市場監管部門快速作出回應。2022年,上海在全國率先發布《上海市盲盒經營活動合規指引》,針對盲盒經營過程中滋生的問題劃出紅線,明確盲盒內物品的商品價值、抽取規則、抽取概率等信息以顯著方式對外公示,不得向未滿8周歲未成年人銷售等規定。2022年8月,修訂后的《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開始施行,“大數據殺熟”、互聯網廣告競價排名、網絡直播帶貨等消費者權益保護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在這部法規中都有了明確規范。
消費需要扶持。上海兼顧“霹靂手段”和“菩薩心腸”。去年底,上海市場監管部門又一次更新了不予或減輕行政處罰的清單,新增了35條不予行政處罰事項,擴展到廣告、電商、計量等15個領域,給予輕微違法的經營主體更大的容錯空間。
消費投訴激增,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一座城市的消費活力。創意迭出的消費平臺、樂于嘗鮮又很“挑剔”的消費者、審慎包容的監管部門……只有諸多層面形成合力,才能打造更好的消費環境,讓消費者買得放心、用得舒心。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