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聯系卡+意見建議征求單,讓這里的社區服務發生了變化……
主動問需求、送服務、解難題
顓橋鎮依托“走萬家群眾、訪千家企業”行動
居村干部開展“四百”常態大走訪
傾聽居民呼聲、回應百姓訴求,努力化解居民急難愁盼
本期《約訪》邀請到了顓橋鎮主題教育辦施偉、顓橋鎮貴都新村黨總支書記張珊紅
一起聊聊顓橋鎮“四百”大走訪
本期嘉賓
“每人每日有效走訪聯系戶數不少于2戶,對失獨老人每周探訪關愛不少于2次。”施偉介紹,結合居村干部“四百”常態大走訪的同時,顓橋鎮還制作了一批便民聯系卡和意見建議征求單,幫助居(村)黨組織收集民情民意,一卡一單上不僅有書記、微網格聯系人,樓組長(村民小組長)的聯系方式,還有意見征求單,對顓橋的發展提出好的意見和建議,引導居(村)民參與到社區治理中。
顓橋鎮貴都新村黨總支書記張珊紅回憶,“在小區走訪收集民意時,發現居民反映小區電瓶車多、停車點位少、不方便等情況,同時一些居民違規停放,讓樓道存在消防隱患。雖然美麗家園建設時已將地下非機動車庫全部改造,但仍舊存在問題。通過廣泛聽取意見和業主大會征詢,表決通過了對小區內10個車棚的改造方案、從完成改造到投入使用僅用了3個月。”以惠民利民價格吸引周邊居民主動到車棚充電,從而盡可能杜絕飛線充電及電瓶車進樓道等問題,消除安全隱患。同時引導非機動車規范停放,釋放更多機動車停車位,緩解了社區停車難。
改造后的車棚
社區治理不僅要有溫度,更要干實,是一種全方位、全鏈條、全過程的“實”。社區工作需要不斷地深入群眾、了解民情民意。“希望通過社區更貼心的服務,讓居民們回到社區這個‘大家’的時候都可以沒有煩惱”,張珊紅介紹,近幾年,她所在的居民區聚焦“以鄰為伴、與鄰為善、助鄰為樂、睦鄰為德”的社區“家+”理念、以同心、同向、同為拉近社區“鄰”距離,促社區治理“黏性”,讓社區自治更加有溫度有力度,著力打造一個以黨建引領,團結一心、睦鄰友好、守望相助的新型社區。發展更多的“社區合伙人”,營造互信、互容、互合、互助的“熟人社區”。
施偉介紹,目前,顓橋鎮“四百”大走訪累計走訪14598戶,其中特殊群體1067戶,發放便民聯系卡2261張,累計收集問題及訴求或意見建議523條,已解決問題及訴求情況516條。未來還將繼續把群眾的滿意度作為工作目標,邊發現問題邊推動解決問題。
(來源:顓橋家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