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七日談|“書香上海”彰顯城市精氣神
為期7天的2023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8月22日落下大幕。全國20多家出版集團、約350家出版社、18萬余種精品圖書、約850場不同類型閱讀活動,讓這場知識的盛宴再次成為夏日上海美好的相約。
從最初出版商嘗試自辦發行的圖書訂貨會,到如今面向市民群眾的公共文化服務產品;從滬版圖書的推介平臺,到“書香中國”的重要品牌,舉辦了19屆的上海書展,不僅搭建了寫書人、出書人、賣書人和讀書人深入交流的平臺,更體現了這座城市對閱讀和文化始終如一的尊崇和追求。
讀者的興趣在變,知識的媒介在變,在閱讀越來越碎片化的當下,上海書展對每個人的意義并不相同。對出版人來說,是了解行業發展的窗口;對上海來說,則是書香社會的集體記憶。與時俱進,上海書展早已不是每年7天的愛書人“大趕集”,而是承載了出版會展產業升級、文旅消費提質增能、知識思想傳播交流和區域城市互動發展等多重功能的“嘉年華”。
文匯報關于上海書展的報道
跨界融合,本屆上海書展推出數字融合出版全國精品展,展示近年推出的數字融合出版優秀項目,還設置未來閱讀和閱讀跨界兩個展區,展示出版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氣象,突出“閱讀+”的產業集群和跨界活力。
多元文化,本屆上海書展舉辦“國際文學周”“美好書店節”等書展重要子品牌。此外,在福建三明設立分會場,推廣滬版精品圖書品牌。
凸顯特色,今年上海書展在主會場之外,推出上海各區“一區一特色”的特色分會場和以公共圖書館、實體書店等為主的閱讀分會場,打造“主場與分會場聯動、線上與線下同步”的立體書展模式。有“閱光寶盒”之稱的徐家匯書院,開館后迎來首個大型書展,推出了“奇妙線、探秘線、文脈線”三條“尋光”路線,探索不同姿勢的海派閱讀體驗。
上海,正在探索書展、書店、圖書館與商場等公共空間聯動,讓書展“永不落幕”,讓閱讀更可親近。
在為書展熱鬧拍手欣慰的同時,也無須諱言,實體書店經營在當下是一門“叫好不叫座”的生意。作為上海書展分會場之一的一家小眾書店,宣布因房租成本高昂難以盈利,即將在8月底再度閉店。政府部門如何為特色書店提供更精準的支持,實體書店如何找到自我良性循環的經營之道,仍然是待解的課題。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