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從“指尖”到“腳尖”,居民的幸福觸手可及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市委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部署要求,打造人民向往的美好社區,上海各級黨組織積極推進“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這個一體化基層治理綜合工作平臺,通過上下聯動、條塊結合、政學合作、媒體推動,探索中國式現代化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新路。根據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的工作調研,人民網上海頻道從基層鮮活的實踐案例中擷取一批可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社會治理樣本予以呈現,營造全社會關心賦能基層、共建美好社區氛圍。
陸家嘴街道東園一居民區是位于陸家嘴最美天際線下的老舊小區,租戶多,老年人占比高,管理難度大。垃圾投放不規范、電動車飛線充電等現象十分突出。如何通過減負增能讓社區工作者有更多時間呼應群眾需求?如何集結各方資源,共同助力基層解決治理難題?
近年來,東園一居民區將目光錨定數字化手段,通過建立聯勤聯動微平臺、獨居老人風險分級管理平臺等,著力解決了這些治理難題。探索治理關口前移,居民區還將自治金申報從線下轉移到線上。
銜接“指尖”“腳尖”,破解基層治理“難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獨居老人、認知障礙高風險老人……不同的老年人群體,需要不同的特色為老服務,而且是近距離的“居家”服務。
為此,東園一居民區圍繞“需求‘一網’發現、隱患‘一網’排查、問題‘一網’解決”,東一居民區積極適應轉型,配合街道主動作為,不斷將治理“關口”前移,探索“數字”治理新路徑,找尋讓老年人能夠更加安心頤養天年的好方法。
下午2點多,東園一居民區社工史煒來到獨居老人俞阿姨家中,仔細檢查了廚房內的各類電器設備,還幫忙收拾了靠近插座的物品。之后,他打開手機,將了解到的情況,輸入了“獨居老人風險分級管理平臺”中。
2020年初,在前期摸排工作的基礎上,街道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陸家嘴社區獨居老人消防安全防范的實施方案》,依托“一網統管”大數據平臺,在市級“社區云”平臺和區級“智治通”平臺的數據底板基礎上,開發了“獨居老人風險分級管理平臺”,作為社區獨居老人風險管理的應用場景。
“獨居老人風險分級管理平臺”目前已覆蓋陸家嘴街道1827名獨居老人。各個居民區的社工和志愿者,將獨居老人的狀況錄入后,由后臺系統算法對老人進行“風險等級”的評估,作為后續探訪關懷的依據。
“俞阿姨屬于低風險,所以我們一般一個季度上門一次,對她進行安全走訪,包括詢問她近期身體狀況有沒有發生變化,以及使用大功率的電子設備的情況,如果是用明火做飯的話,我們也會對這些電器、煤氣管道進行相應檢查,確保使用安全。”史煒說。
東園一居民區共有103名獨居老人,其中包括14名中風險老人。借助管理平臺,居民區不僅安排了社工隨時關注老人的健康狀況和風險等級,還結合“老伙伴計劃”,讓志愿者經常去關心和慰問獨居老人。
今年86歲的陳恩貞,老伴已經去世,兒女又住得比較遠。居委會得知這個情況后,安排了社區里的“老伙伴志愿者”葉芝英與她結對,經常上門看望老人。
“她身體不太好,平時也有哮喘,所以我經常會過來,提醒她不要忘了吃藥,身體有什么不舒服隨時可以跟我們說,我們也會及時反饋給居委。”葉芝英說。
陳阿姨也早已將葉芝英當成了自己親人來看待。“兒子女兒住得遠,她來得比他們要勤快多了,我心里真的特別感動,比親人還親。”她說。
自治金項目管理平臺
借助數字化轉型,陸家嘴街道將線下的獨居老人風險管理轉移到了線上,形成了“動態評估、及時感知、高效處置”的閉環機制,同時也減輕了居委社工和“老伙伴”志愿者的工作負擔。街道方面表示,智能化手段的運用、數字化的轉型,最終目的是讓社區老人進一步感受到生活的安全,以及社區的溫暖。
據了解,街道打造了數字治理的“1+3+x”工作體系。“1”就是讓市區各級數據匯集到街道層面的數字底座。結合實際情況,將海量數據貼標簽,分為居民區,街區,中心區三大類。目前系統已經打了138萬個標簽,通過這樣精細化的分類,盡量減少基層的工作量。
相關負責人介紹,街道將繼續豐富應用場景,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探索打通應用場景間的關聯,讓數據形成互補,反哺社區。
一網統管助力,老舊小區煥發新生
地處寸土寸金的陸家嘴地區,東園一居委卻曾有鱗次櫛比摩天大樓背后的“想不到的難”。
周海俠是個“老浦東”,初到東園一居民區擔任黨總支書記的她怎么也想不到,東園一村是這樣的老小區:“小區里有公共廁所、賓館、幼兒園;電線大剌剌地從六樓垂下來給電瓶車充電;走進樓道,公共空間堆滿了居民的雜物。”
浦東公安分局梅園新村派出所趙成峰看向周海俠,也只有一臉苦笑,2017年擔任東園一居民區社區民警以來,他其實已經啃下了好幾塊“硬骨頭”:“小區公共廁所邊上就是‘弄堂菜場’,為了治理每天早晨7點鐘準時把警車停在這里;主干道上停了兩輛僵尸車,像個倉庫裝滿了廢品。”“亂”字背后,居民們也有一言難盡的“囧”,房屋老舊,設施缺乏,公共空間逼仄,“誰喜歡亂,都是不得已!”
東園一居民區
就這樣,浦東公安分局梅園新村派出所和東園一居民區黨總支走到了一起,“啃”下這塊硬骨頭,解決居民群眾每天的煩心事。他們巧用新手段“彎道超車”——“一網統管”。借助于陸家嘴街道的聯勤聯動微平臺,社區治理有了數字化支撐,更有了創新思路。
東園一居民區結合自身特點,設置了21項日常重點巡查事項、3項定期巡查,將房辦、公安、城管、居委會、物業等治理力量統統納入其中。小區出了事兒,誰來管,怎樣管,都有了明晰的流程。
居委干部、社區民警和社工志愿者們開會探討社區難題
聯勤聯動微平臺每天接到的問題里,有一定比例的鄰里瑣事,怎么柔性處理、不導致更大的矛盾產生?“和諧工作室”應運而生。這個由16位社區黨員組成的志愿者團隊,在接到來自聯勤聯動微平臺的“派單”后,便會立即出動。
如今,在居委干部、社區民警和社工志愿者們一點一滴的努力下,東園一居委煥然一新,智能充電棚從源頭上解決了飛線充電的問題,對群租房、“三合一”場所等亂象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治安越來越好了。對此,黨員志愿者王小芳說:“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愛這個共同的家?”
近年來,針對東園一居民區人房構成復雜的特點,黨總支作為領導核心,充分發揮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全面統領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公司協調工作,從內向外輻射形成一個同心圓,共同驅動“三駕馬車”良性運轉,努力構建上下貫通、橫向協同、全域聯動、融合創新的“數字”治理新格局。
2019 年 7 月 1 日,被稱為“史上最嚴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東一小區,前店后門沿街商鋪多,且小包散落垃圾時常影響居民區垃圾分類實際效果,針對這一小包垃圾治理頑癥,以“補短板、強弱項、固實效”為導向,以“網格+”大黨建為抓手,積極配合街道打造“街—居”兩級閉環的“東一聯勤聯動微平臺”。
通過布控在小區各個方位的55個智能攝像頭,智能抓拍,智能分析,梳理小區內的高頻綜合管理事項,如:小包垃圾、亂堆物、(非)機動車亂停放、亂設廣告牌、亂晾曬等情況,以此為憑證發現社區“難點”“痛點”,并通過每月一次的聯勤聯動會議,多方攜手,共同處理,以此大大提升社區治理效能。
2023年,平臺還增設了智能車棚管理模塊。結合小區實際,對2個非機動車棚及1個地下車庫進行了智能化改造,可通過該模塊遠程監控車棚內的風險情況。通過安裝熱成像攝像頭及煙感報警裝置,多角度、全方位監控車棚具體情況,如有車輛發生充電過載或引發火災時,系統會及時報警,自動推送至物業及社工的手機,立即啟動應急響應,保障社區居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聯勤聯動智能應用場景推動任務協同處置提質、提速,推動居民區“條、塊”的責任與職能發揮互相賦能。
建設民生實事“服務站”,讓群眾說了算
根據上海市委市政府對“兩張網”建設在社區基層治理中的要求,黨總支引領社工們堅持用好市、區、街道各級信息平臺,以“社區云”數據為基礎,運用“居社互動”平臺“身邊事”“議事廳”等模塊,完善黨建引領基層民主協商機制,深入探索“在線三會”,梳理問題清單,助力實現“服務項目的選擇,實施成效讓群眾說了算”。
2021年初,東園一居民區有居民在“居社互動”平臺留言希望建設片區“社區食堂”,得到了許多評論和點贊。通過召開兩委班子會議開展線下調研,在“議事廳”板塊發布“線上三會”,就選址、價格、服務時間等事項進一步聚焦征詢,促成項目落地。
目前,在小區共建單位“五芳面館”已與街道服務辦的大力支持下,于2021年的“重陽節” “社區長者食堂”正式開業,長者食堂和傳統社區食堂不同,“五芳面館與樂齡” 新生代長者食堂無論顏值還是內涵都讓人耳目一新。
為老年人提供了平價、放心的餐食,要實現可持續運轉,不僅僅依靠經營者和管理者,“五芳面館與樂齡”打破原來由政府直接出資金“貼錢”的模式,轉為政府搭平臺提需求,通過“長者膳食改善計劃”,借力陸家嘴社區基金會,采用“線上廣泛募集”+“線下精準對接”的方式做大資金池,讓區域內各類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能有針對性地參與到助老服務中。
對于不會用智能手機,使用微信或支付寶掃碼支付的老人來說,只需要首次登記用餐卡,在平臺系統錄入用餐人員的人臉信息,之后直接在食堂吃飯也不用帶飯卡刷臉就可以自行取餐完成支付吃飯,后臺系統可以自動給60歲以上老人就餐打9折,75歲以上老人打8折,輻射周邊社區,為老年人及特殊群體提供更優惠、更舒適的用餐服務,居民們對能在家門口吃上這口“老味道”滿懷欣喜,不禁贊嘆道:“米道老靈額!”
陸家嘴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凌軍芬表示,下一步,陸家嘴街道將始終堅持踐行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化居民美好愿景為智能工作場景,打造更多亮麗社區風景。(陸家嘴街道供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