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微治理”為抓手,推動睦鄰家園建設
上海楊浦區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老化、物業服務較為滯后、安全隱患較多,老舊的社區環境滿足不了楊浦新老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居民自治能力不足與社區治理困境之間形成的張力,也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提升。
自2014年1月民政部批復上海楊浦區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以來,楊浦區以“增強社會協同、創新社區治理”為實驗主題,加大社區服務投入,建成60家社區睦鄰中心,培育了數百個居民自治組織,為楊浦區推進“三微治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三微治理”的主要內容
樓棟微整治。指以樓棟為基本治理單位,居民自主提議、協商、實施、管理和監督,共同解決樓棟內涉及居民共同利益問題的過程。樓棟微整治的內容主要包括電梯加裝更新、防盜門更換、樓道堆物整治、樓道墻面刷新、文明樓組建設等。例如,針對樓組存在的設施老化、環境臟亂差等問題,堅持推動每戶家庭都“出人”加入樓組自治管理團隊、推廣樓道治理項目資金眾籌等方式,凝聚合力美化樓道。
空間微改造。指社區居民通過自籌、自建、自管的方式對社區公共空間進行微改造的過程??臻g微改造的內容主要包括老舊小區融合、非機動車庫改造、老年活動室更新、社區農園建設等。例如,在非機動車車庫改造方面,根據居民需求,研究會指導社區召開社區聯席會議、業主代表會議,反復協商,發動轄區企業開展公益活動,采取“大米換僵尸車”等方式解決“僵尸”車難題;引進市場力量,形成車庫改造BOT(建設—經營—轉讓)模式;通過社區基金會、居民自籌資金、企業投入等方式,籌集項目改造資金。
景觀微更新。指社區居民通過居民自治的方式對社區景觀進行改造、更新的過程。景觀微更新的內容主要包括社區花園、睦鄰廣場、睦鄰小道改造和文化墻建設等。例如,在研究會的指導下,社區引入社區規劃師,與居民合作,堅持更新意向居民提、更新項目共同定、更新過程居民督、更新難題專家解、更新效果居民評、更新長效靠居民等原則,以較低的資金投入,對綠地、圍墻等社區微景觀進行更新改造。
■ “三微治理”的主要抓手
微規約。指居民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行為規范。微規約的內容主要包括居民自治章程、業主大會及業委會章程、住戶守則和業主規約等。例如,研究會指導社區居民制定工作導則,由社區居民提出睦鄰客廳改造操作規程,包括選好帶頭人、制定居民公約、組建自治團隊;在設計及完善睦鄰客廳改造方案環節,指導各社區采取使用小區維修資金或居民自籌等方式籌集改造資金;在實施睦鄰客廳改造環節,鼓勵居民出力(粉刷墻面)、出物(捐助家具、綠植、墻畫等)。
微課堂。指以推動社區治理培訓數字化轉型、講好社區治理本土故事、追求最佳培訓效果為目的,以社區云平臺為依托,以社區治理干部和社區工作者、居民群眾骨干為對象,以內容故事化、故事劇本化、劇本微視頻化以及培訓泛在化、師資多元化、成效可量化等為主要特色,追求本土性、實用性、觀賞性、科普性、思想性、互動性統一的社區治理培訓形式與過程。
微公益。指面向社區居民提供的志愿服務及其他非營利服務。微公益的內容主要包括志愿服務、慈善捐贈以及其他各類非營利服務。通過“微公益”厚植社區公益文化,不斷深化社區志愿服務,大力倡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研究會在架起樓組“連心橋”、構筑社區“同心圓”的過程中,還不斷創新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的聯動機制。
■ “三微治理”工作推進機制
項目設計階段規劃機制。楊浦區民政局依托楊浦區社區治理研究會的理論專家和實務專家資源,以調查研究為基礎破解楊浦區微治理難點、痛點,對重點片區實地考察并配合相關單位座談調研,多方探討破解楊浦區“三微治理”過程中難點痛點之道。同時,積極設計、制定、修改、完善項目方案,逐步形成以工作導則為核心、以各類治理方案為重點、各類治理規則相配套的“三微治理”項目設計規劃機制。
項目實施階段督導機制。在項目實施督導階段,研究會制定明確的評價體系,邀請專家及社區規劃師組建專業督導團隊,赴楊浦區各個點位現場進行指導及打分,提出專業意見,加強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督導,進一步完善項目的實施及落實。同時,加強街道自治部門、規劃部門人員能力培訓,加強居民干部、社區工作者能力培訓,講授參與式社區規劃的理念、策略以及方法,提升議題形成、項目實施、組織民主協商、動員社會參與的能力和水平。組建由經驗豐富的社區規劃師、社區治理理論與實務專家參加的工作督導組,深入街道、社區,指導基層制定參與式社區規劃方案,優化項目化推進流程和評估機制。
項目總結提煉階段機制。在項目總結提煉階段,及時總結提煉好的經驗做法。編制《“三微治理”工作導則1.0版》和《“三微治理”工作導則2.0版》。以“三微治理”為主題,先后召開上海社區工作法研討會和楊浦社區治理專家講壇,以研討會和論壇等形式,宣傳推廣“三微治理”的做法經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