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實驗小學與兩個街道簽約共建,為學生創設“第三成長空間”
2月15日是開學第一天,長寧實驗小學與仙霞新村街道、周家橋街道簽訂社校共建協議,以豐富學校“小腳丫”的實踐體驗,共同推動“15分鐘社區美好生活圈”構建。
位于茅臺路625號的長寧實驗小學是一所公辦的小學,現有30個教學班,1100余名學生,生源對口仙霞新村街道和周家橋街道。“打開校門,開放辦學是未來學校的辦學理念。”長寧實驗小學校長董海佳表示,學校、家庭和社區是彼此聯系、互相補充的。他充分肯定了社區是學校辦學的重要力量,與社區結對共建,資源共享,能夠進一步激發辦學活力。
學校以“讓每一個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生活”課程理念為價值引領,以“提高學習能力”“支持個性發展”“勇于創新求索”為課程目標,構建學校的三類課程結構。據悉,此前學校開展過諸多學生實踐活動,比如海綿城市課程得到了周邊街道的大力支持。今年長寧實驗小學將繼續利用社區街道等場域資源,延伸校園學習場地,創設學校和家庭之外的第三成長空間,營造家社校聯動的學習場景。
為把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融入小學課程體系,培養踐行綠色低碳理念、適應綠色低碳社會、引領綠色低碳發展的新一代青少年,長寧實驗小學特開發了“智能低碳社區設計”課程。“作為居民生活的主要場所,社區是綠色低碳城市建設的細胞單元,智能科技是實現低碳社區的關鍵支撐。”董海佳告訴記者,本課程帶領學生深入社區或者走進居民家中,從碳中和的視角,探索社區的可持續發展。讓學生在探索實踐中理解碳中和相關的概念、應用傳感器等電子元器件,并最終設計一個智能交互的科技低碳社區。
借助街道資源,學校將開展各類志愿服務,包括敬老助殘、文體娛樂、社區公益勞動、社會調查活動、精神文明宣傳等,以“小腳丫”志愿者服務隊的形式定期到街道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每年不少于6次。
街道方面表示,會協調支持和幫助學校開展活動,同時努力創造條件,方便學生更多地接觸居民、認識社會、了解國情、適應時代,提高組織能力、交往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做好活動后的評價工作。
雙方一致認為,社校共建是共贏合作,不僅為學生搭建了社區活動平臺,也為社區基層治理增添了力量。
(來源:上海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