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多數前列腺癌患者初診已是中晚期
“復旦模型”精準早篩查嘗試關口前移下沉社區
本報訊(記者 顧泳)“腫瘤切除了,小便也很正常!”72歲的張大爺不久前剛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接受“機器人+保留功能的前列腺癌根治手術”。如今張大爺生活恢復如初,也沒有出現手術前很擔心的尿失禁情況。不久前,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葉定偉教授在上海泌尿腫瘤國際論壇提出,相比發達國家,我國多數前列腺癌患者初診時已是中晚期,致使總體5年生存率不足70%,遠低于發達國家近100%的現狀。覆蓋前列腺癌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多策略融合診療復旦方案,將提升患者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質量。
近年來,前列腺癌發病呈低齡化趨勢,嚴重威脅男性生命健康。抽血查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是當前篩查前列腺癌的最簡單方法,但存在假陽性率高、還需穿刺確診等缺點。為解決這種篩查準確率低的難題,葉定偉團隊率先從“提高前列腺癌篩查的準確率”入手,開發前列腺癌精準早篩“復旦模型”,將前列腺癌早期診斷率從單純基于PSA篩查的52%提高到74.5%。
去年,復旦腫瘤醫院公布了在該院接受治療的前列腺癌患者診治數據,其中前列腺癌患者整體5年生存率高達82.6%,接受根治術的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100%,控尿功能恢復率97%、性功能恢復率超70%,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葉定偉介紹,這主要源于精準貫穿始終的多策略融合診療復旦方案。例如,根據中國人骨盆特點進行手術技法改變,借助機器人實現更精準切除;在國內率先開展前列腺癌“PSMA+FDG PET-CT”雙重精準影像診斷;從中國前列腺癌人群胚系基因組學研究入手,通過大樣本數據發現轉移前列腺癌人群BRCA2突變率更高;通過多中心研究定義中國人群前列腺癌優選基因檢測靶點,實現前列腺癌精準分型,為晚期患者治療提供精準方向。
據悉,目前團隊嘗試將前列腺癌早篩關口前移,讓優質篩查資源下沉到社區,提升大眾參與度、知曉度。由葉定偉領銜的中國首部《前列腺癌篩查專家共識》,將“前列腺癌精準篩查基地+前列腺癌精準篩查社區服務站”模式推廣至全國。
(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