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作為促進教育公平的一項重要舉措,上海自2018年實施百所公辦初中“強校工程”以來,各區各校著眼" />

天天av影院免费看,99久久精品无码一,AV综合色无码不卡,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專題>>上海教育在行動

家門口的好初中① | 上海市第五中學:“強校工程”讓“百年老校”煥發“新生機”

2022年12月02日15:33 | 來源:上海教育
小字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作為促進教育公平的一項重要舉措,上海自2018年實施百所公辦初中“強校工程”以來,各區各校著眼做強內功、抬升底部、持續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協調發展,“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初中教育”這一初衷正逐漸變成現實。學校更強了,口碑更好了,學生受益了,越來越多的“強校工程”實驗校,發生著喜人的變化。從今天開始,小育推出“家門口的好初中”專欄,帶你探尋“強校”的秘密。

在剛剛落幕的2022年上海市中小學中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中,來自上海市第五中學的包佳珺老師作為虹口區唯一一名突圍決賽的美術教師,與全市的優秀教師進行教學“大比武”。據了解,自該校2018年成功申報“上海市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實驗校以來,越來越多像包佳珺這樣的老師在優質資源的輻射下脫穎而出,為學校的發展、學生的培養注入源源動力。

近五年來,市五中學經歷了3次校區搬遷,生源也跟著變化,終于在彩虹灣新建校舍,全面改善辦學條件,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成為全區內設計規模最大、功能最全、設施最先進的學校之一。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優秀教師不斷涌現、學生發展贏得口碑,“強校工程”的推進,讓這所創辦于1893年的百年老校,不斷煥發著“新生機”。

上海市第五中學彩虹灣新建校舍的辦學條件實現飛越

教師屢屢獲獎,

強課程、強師資成為學校發展“助推劑”

“成為‘強校工程’實驗校以來,受益于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們積極推進科技特色發展,在傳統的教學工作中,整合了科學、物理、生物、化學等學科教學資源,不斷助力學生創新能力、核心素養的培育。”校長李西雙表示,課程更有特色、教師更有后勁成為學校發展的“助推劑”。

專家專業指導、深化教學改革,大大激發了市五中學的辦學活力。在“強校工程”的強力推進下,市教委牽頭成立的市級專家指導團隊,對學校辦學課程規劃進行論證、指導和蹲點研究;區域內也配備指導專家,對學校給予全程指導,讓學校發展如虎添翼。

在此基礎上,市五中學統籌校內校外的資源,結合“五育并舉”的時代要求,完善了“三類課程”,提出基礎型課程“校本化”、拓展型課程“主題化”、探究型課程“個性化”的思路。

李西雙表示,“個性定制課程”既是基礎學科的延伸,又是激發興趣特長的生長點,同時也是個性發展的出發點。比如:由學校語文組和英語組分別開設課本劇與情境劇的實踐研究,學生在課程中不僅學習體驗,還在舞臺上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又如,“科學明日之星”與“STEM創新”,不僅融合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以及其它相關學科知識,更強調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主導,注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教師精心指導學生進行創新能力探究

“強校”需要“強課程”。近年來,市五中學探索出了別有特色的“DP發展課程圖譜”。其中,“D”為“ Development”,意為“全方位的發展”,指向“人格健全”;“P”為“Progress”,意為“穩步的進步、向未來”,指向“學力堅實”。李西雙說:“DP的理念在于‘發展’,DP課程的目標也指向個體的自我悅納和自我完善,指向個性化發展,力求培養善于學習、樂于學習的新時代中學生。”

學校多元的課程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強校”,更要注重打造“強師資”。這些特色課程的探索開發,并行之有效地落地,與學校有一支精悍而具有戰斗力的教師隊伍密不可分。讓老師們欣喜的是,在“強校工程”的支持下,市五中學成為“雙名工程”實踐基地校,為名校長、名師培養鍛煉提供了大好平臺,有力提升了學校管理水平和教師專業水平。“強校工程”還讓區域教研優質資源不斷輻射。在集團化教研的引領下,2019年3月,江灣教育聯盟教研共同體成立。市五中學與共同體內的教師多次開展合作教研活動,還與市、區“雙名工程”種子計劃教師團隊展開教學研討,讓老師們獲益良多。

高質量區域教研讓老師們獲益匪淺

如今,市五中學教師隊伍逐年擴充,“新鮮血液”源源不斷注入,優秀教師不斷涌現。據介紹,學校現有教職工48人,校長擔綱“雙名工程”種子領銜人,5名管理系列教師和7位學科系列教師成為“種子計劃”成員。

三年來,該校教師先后開設市級公開課3次、區級公開課18次,在虹口區開展的“強校工程”實驗校教師課堂教學評比系列活動中斬獲了8個一等獎、7個二等獎的好成績。

其中,包佳珺老師榮獲上海市體育和藝術領域教師專業技能展示美術學科模擬教學一等獎、上海市體育和藝術領域教師科研論文/教學案例虹口區一等獎,并兩次參與上海市“空中課堂”的錄制。她設計的課程還入選上海市中小學“學科德育精品課”。在近期舉辦的2022年上海市中小學中青年教師美術學科課堂教學評比中,包佳珺更是晉級決賽,在全市舞臺上綻放“強校工程”的教師風采。

生源增長率達63%,

“強校”助力學生多元發展、綻放光芒

市五中學八年級陳思源同學談起自己初中以來的學習生活,總是眉飛色舞:“每年的科技節是我最期待的,除了炫目的開幕式和一流專家的講座,我們還自制排簫、嘗試孔明鎖、體驗無人機、挑戰紙陀螺、和隊友一起開展仿生機器人對抗賽……”

據介紹,成為“強校工程”實驗校以來,市、區兩級的優質活動資源不斷向市五中學輻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創客新星大賽、AI創想飛行、DI青少年創新思維實踐活動……越來越多的創新活動在該校舉辦,也越來越多像陳思源同學這樣的“科創迷”在賽事活動中打開眼界、收獲滿滿。

比如,九年級吳欣怡同學組團創作的科創作品登上了線上“上交會”的大平臺,并榮獲“第十五屆宋慶齡獎學金”;更有不少同學獲得“上海市青少年科學研究院小研究員”“明日科技之星”“希望之星”等稱號。

市五中學學生作品在上交會參展

學生全身心參與課本劇“十六年前的回憶”展演

除了科技創新的學習體驗,學生們還能參與到校園課本劇、職業體驗、研學活動、未來問題解決展示、江灣教育聯盟歌會等精彩紛呈的校園課程活動之中。“從六年級開始,老師就會帶著我們排演課本劇、改寫劇本,甚至創編劇目,我的表演天賦得到了許多鍛煉。我們的劇目還參加過虹口區讀書節的閉幕式呢!”小陳同學這樣說。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強校工程”的推進,學生們不僅“幸福感”滿滿,生源數量也在大幅度提升。據統計,2019學年市五中學生源比2018年增長了45%,2021學年增長更是達到63%,該校周邊的學生也紛紛“回流”,選擇對口入學就讀這所“家門口的好初中”。

“向善向美”

百年老校用辦學實績贏得口碑

如今,走在上海市第五中學的彩虹灣新校區內,信息化的教學樓、室內外體育場、下沉式廣場、屋頂“善耕農場”等充滿智慧的學習空間,令人耳目一新。曾經幾度更名、幾度搬遷的百年老校,已經成為虹口區內設計規模最大、功能最全、設施最先進的學校之一。

“這將是我們五中發展的新契機、新篇章。”校長李西雙感慨,“一百多年來校址由南向北遷移,辦學也歷盡風雨。環境、生源不斷變化,課程教學也會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革新,我們五中人將時刻準備著、踐行著。”

據介紹,從1893年最初創校時取名“仁善學校”,這所百年老校便將“善”文化融于辦學的歷史文脈中。如今的上海市第五中學更是著力建設“善美”的校園,制定“善立”的制度,打造“善行”的課程。李西雙說,“向善向美”也是學校“強校工程”實施中的“主題詞”。

她表示,“善美”校園,能讓師生不斷續寫五育并舉的育人故事。為此,學校用“善”的文化符號設計了一套學校視覺系統,希望學生在校園內,隨時看到“善”的風景,體驗“善”的活動,感受“善”的教育;學校還打造了一套泛學習公共空間,滿足學生不同的體驗需要,力求讓學校成為閱讀中心、學習中心、資源中心。

“善美”校園山水文化標識成為靚麗風景線

“善立”制度,給“強校工程”的落地提供了保障。大到學校管理制度,小到學生的行為規范,“善立”的制度成為學校提質增效、科學治理的基石。“善行”課程,不僅包含學校的DP課程,還涉及優化課堂教學、校本課程實踐、作業設計研討等內容。以作業設計研討為例,“雙減”政策實施之后,學校常態化全員開展單元作業設計的學習與實踐,切實把好作業的“數量關”和“質量關”,將減負增效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學校屋頂的“善耕”農場成為學生的學習樂園

“善美”校園、“善立”制度、“善行”課程,鑄造了“善學”的學生和“善導”的教師,學校的辦學口碑越來越好。

據統計,隨著“強校工程”的推進,市五中學2021年、2022年畢業班學生的升學整體表現良好,被市、區優質高中錄取的比例率穩步提升。2021年,學校還被評為“十四五”期間首批上海市科技教育示范校、虹口區行為規范示范校。

根據上海市中小學學業質量綠色指標綜合評價報告數據顯示,市五中學大多數學生表示喜歡自己的學校和老師,對學校組織的活動非常喜歡,超過70%的學生為自己學校感到自豪。很多家長說,把孩子放在市五中學,自己非常放心。

“強校工程”實施以來,市五中學各項工作已進入良性循環。但李西雙不敢有絲毫松懈,她說:“未來,我們還要繼續發揮強校工程聯動效應,進一步聚焦辦學質量的提升,配齊配優軟硬件設施,升級課程建設體系,向善向美、聚力前行,腳踏實地地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初中’。”

作者:上海教育新聞網 劉時玉

照片:由受訪學校提供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