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歲中國大戲院,保留原汁原味,匯聚名劇名家
城市的發展與文化息息相關,那些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老建筑,都漸漸成為了城市文化的縮影,位于黃浦區牛莊路的中國大戲院就是其中之一。作為全國僅有的兩座“國字頭”的老劇場之一,這里曾有眾多京劇名家登臺,穿越近百年歲月,如今的中國大戲院,歷久彌新↓
建筑本身:立面簡單、樸素
中國大戲院位于上海市黃浦區牛莊路704號,于1929年興建,1931年1月30日開業。建筑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地上5層,局部舞臺下設有一層地下室,平面形狀為近似梯形,建筑高度為23.2米,面積為5180.2平方米。中國大戲院立面簡單、樸素,無多余建筑構造和處理。
原中國大戲院
在建成后,建筑初名三星舞臺,1934年易名更新舞臺,1944年定名中國大戲院,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知名的劇場,為上海京劇四大舞臺之一,后逐步衰落。
梅蘭芳和馬連良演出劇照
1934年正式易名更新舞臺。當時專演京劇,四十年代中期許多京劇名家常在此登臺獻藝,有梅蘭芳、程硯秋。50年代后,除京劇外,淮劇、紹劇、揚劇等少數劇種也在這里演出過。
建筑修繕:歷時兩年多,如今煥然一新
中國大戲院,這棟有著90多年歷史的老建筑,于2018年完成一次整體修繕,歷時兩年多,后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
修繕前的外立面
在修繕改造之前,大戲院的一層已經被租借,成為五金商店;二層以上也變為了電影放映廳。
修繕保留建筑物外墻體及嵌墻柱,保存一層門廳原始結構,建筑內部其他非原始結構(柱、梁、板)拆除,新做鋼筋混凝土主體結構。同時為了滿足現有舞臺的功能需求、設備間及舞臺樂池升降的空間需要,將原有地下室加大、加深。
降低地下室改造對北外墻的影響
錨桿靜壓樁加固
橫向及斜向的支撐
此次修繕對20多米高的北外墻采用了錨桿靜壓樁進行加固,對新地下室基坑北側設置了永久性的圍護結構,對暫時無法拆除的臺口結構采用扛抬架空的辦法,對呈片狀的北墻增設了橫向及斜向的支撐,確保了地下室拆除和新建過程中北外墻的穩定和安全。
解決新老結構拆建的安全矛盾
原有水平鋼桁架
格構式鋼柱位移替換
施工中,借用了劇院原三層、四層加建時的水平鋼桁架作為劇院外墻的臨時水平支撐,在新老柱子重合處對老柱子采用格構式鋼柱進行移位替換以讓位給新柱子施工,并對基坑內的老柱采用基礎托換的方式進行加固。一直到新結構封頂后才將老結構全部拆除,確保了結構替換施工的安全。
2018年5月,中國大戲院改造項目完美落幕,改造后的中國大戲院已經恢復劇院功能,設置坐席1080個,成為了集音樂劇、歌舞劇和其他各類舞臺劇演出功能的綜合劇院。
周邊建筑
沙美大樓
沙美大樓于1921年建成,地上5層、局部6層。大樓沿北京東路南立面居中為主入口,南立面主入口上方的縱向樓梯間以及轉角頂部的塔樓穹頂處理,在規律中增加了變化,使立面變得更為生動活躍。頂部卷渦形的斷檐山墻、弓形斷檐山墻以及底層入口的卷渦形山墻都是上海近代建筑中巴洛克建筑裝飾的精品。
地址:北京東路190號
中一信托大樓
中一大樓初建于1924年,原為地上5層,局部有地下室,1991年大樓上部經擴建為7層建筑。大樓南立面分為三跨,中心對稱,大氣簡約,是一幢局部有簡潔幾何圖案裝飾的古典風格大樓。建筑一層大廳空間高敞、裝飾精美,由兩排愛奧尼式巨柱承托著的雙層采光玻璃天窗,工藝精湛,造型精美。
地址:北京東路270號
黃浦劇場
黃浦劇場原名金城大戲院,始建于1933年,1934年2月1日開幕,是個歷史悠久的老劇場。這里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首次播放處。1949年后,建筑改名為黃浦劇場。
地址:北京東路780號
建筑路線推薦
益豐大樓→沙美大樓→中一信托大樓→鹽業大樓→黃浦劇場→中國大戲院
資料:市文化旅游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