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擎畫了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付諸于扎實有力的行動,確保黨的二十大精神在上海經信領域落地生根、結出碩果。

為展示" />

天天av影院免费看,99久久精品无码一,AV综合色无码不卡,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專題>>強國新賽道 踏上新征程——學習貫徹二十大 上海經信在行動

強國新賽道 ?踏上新征程

“機器人制造機器人”  看裝上“車間大腦”的超級工廠如何實現智能“智”造

董志雯
2022年11月21日10:47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黨的二十大擎畫了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付諸于扎實有力的行動,確保黨的二十大精神在上海經信領域落地生根、結出碩果。

為展示上海經信人敢為先鋒、先行探索、帶頭突破,從11月開始,上海市經信工作黨委、上海市經信委與人民網上海頻道開辟專欄,報道上海產業搶抓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數字經濟新賽道,積極布局未來產業的典型案例和生動場景,用更具創造性的探索和實踐,呈現“精神偉力”的奮斗畫卷、“思想偉力”的精彩答卷和“實踐偉力”的壯麗長卷,演繹中國式現代化。

在2萬平方米的偌大廠房里,機器人在生產線上精準運行,幾乎看不到工人。“機器人制造機器人”,這個場景已經在位于嘉定區南翔鎮的上海新時達機器人工廠里。這家已成立20多年的上海本土企業,是上海自主品牌機器人密度最高的公司之一。目前,旗下4家工廠都在建設數字工廠。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有這樣一組數據,全球機器人1/3產量在中國,中國機器人1/3產量在上海,機器人產業已成為“上海制造”的一張新名片。

智能工廠是上海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主陣地,涉及智能裝備、智能機器人等集成應用。上海正分級分類推動智能工廠建設,加快布局數字經濟新賽道。

上海首個機器人制造機器人智能工廠

“目前在整個新時達集團,機器人密度已經達到了1080臺/萬名工人,遠遠超過我國平均246臺/萬名工人的水平,可媲美國際機器人密度最高的國家。”上海新時達總裁辦主任張鎮奎介紹。

工業機器人密度代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自動化生產程度,是經濟數字化轉型中的重要參考。

按照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高端裝備產業規模突破6500億元,重點細分領域從國際跟跑、并跑轉向領跑。而在智能機器人領域,上海要在推動工業機器人升級、擴大服務(特種)機器人規模、突破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三方面發力。今年是《建設100+智能工廠專項行動方案(2020-2022年)》收官之年,專項行動方案計劃用三年時間,建設100家智能工廠,打造10家標桿性智能工廠。

“目前,新時達機器人超級工廠具有20000平方米的廠房,卻只需9名工人負責看線、實施部分需要人工干預的操作,而零件裝配、物料運輸、精密焊接、樣品檢測等工序都由機器人完成。” 張鎮奎介紹。

新時達機器人超級工廠實現“機器人制造機器人”

該工廠于2020年12月正式投產,在上海首家實現機器人制造機器人,年產能達到10000臺工業機器人,先后入選上海首批20家智能工廠、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廠。通過批量使用機器人,用工數量減少了80%,產品測試一次性通過率上升15%。在高效柔性的自動化技術賦能下,實現了10000臺/年的設計產能,相比此前的手工作業,單位面積產出效率提升30%以上。

智能工廠的建設,將為上海工業的持續高質量增長帶來新的動力。

智能制造,助力制造業向高質量發展

新時達機器人事業部副總經理范曾介紹,新時達機器人超級工廠內的小負載機器人自動生產線,是一條智能制造的現代化機器人生產線,實現了機器人裝機器人的生產工藝。這條產線綜合考慮了3個系列機器人的產品構造,按照制造流程進行了工藝分解,定制了裝配物流線和工裝,在確保產品裝配質量的前提下,實現了產線上每臺機器人的產能均衡,從而實現提升產品質量和降低制造成本。

“產線上使用的機器人也是新時達品牌,工廠所有智能制造項目均由新時達自行研制、集成。” 范曾介紹。

工人在產線上可能會有操作失誤,用機器人制造機器人,會不會出現操作失誤或者技術性的偏差?

范曾給出了答案:由于新時達機器人工廠智能制造的項目建設比較復雜,屬于定制化的項目,沒有完整的案例可以借鑒。為了保證項目質量、如期交付,在實施過程中,新時達搭建了國內首個CAVE虛擬調試實驗室。

在項目實施建設之前,通過虛擬數字化下的虛擬樣機設計實現了快速評審、人機工程分析、生產線虛擬交互調試、虛擬維修及維修評價分析和交互性產品展示,經過多次虛擬數字化的演練和驗證后項目實現交付,也保障了生產線技術穩定和品質提升。投產3個多月以來,新時達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產線產品的合格率達到了99.4%。

機器人部件多,部分部件交期長,為合理安排庫存,新時達機器人工廠采用立體倉庫存放規格較小的物料、平庫存放較為笨重的物料、環形分揀倉實現機器人自動分揀、AGV實施場內物料搬運的智能倉儲物流技術。“就像穿了西裝還要配上皮鞋和領帶一樣,這些與機器人制造機器人效率提升相對應的周邊智能化平臺的支撐,合理利用了空間確保了產能,確保產品及時交付。”范曾說。

今年在疫情之下,新時達機器人超級工廠的高品質制造能力優勢也更加凸顯,在外資品牌缺貨,有貨就是競爭力的市場環境下,新時達機器人保持及時交付,助力下游行業產能擴張。

如今,新時達機器人在3C、鋰電、光伏、白電、金屬加工、汽車零部件等行業推動了規模應用,服務國內富士康、海爾等“工業4.0燈塔工廠”在內的眾多制造業企業,2021年成為首家累計出貨量超過2萬臺的國產品牌,有力推動機器人國產進口替代和產業鏈完善,助力制造業向高質量發展。

“車間大腦”實現智能“智”造

在新時達車間里,有這樣一個微型模擬場景:在繁忙的汽車零件生產車間,自動化生產線有條不紊地運行著。計劃員釋放來自ERP的生產任務,生產主管根據產能等約束,指定車間作業計劃。但在此之前工藝設計員將工藝管理發布給制造部門,然后車間操作員控制設備開始執行生產任務,零件被一個個裝配好送下產線,生產完成后反饋數據給計劃員。

整個過程高效、準確,最重要的是,沒有傳統車間那樣人員密集。那么,這一系列的自動化生產又是如何實現的呢?范曾表示,這其中的密碼就藏在智能制造軟件中最重要的一個—MES。

范曾介紹,作為車間大腦,MES位于上承計劃管理系統(ERP)下啟底層的工業控制系統,它為操作人員/管理人員提供計劃的執行、跟蹤以及所有資源(人、設備、物料、客戶需求等)的當前狀態。

一直以來,工業智能制造的一大痛點就是各個環節的連接難以打通,新時達自主研發的eMES系統,可防止各類故障或其他不良情況的發生,還可進行新時達諸多系統間的高度協同,并實現不同系統間的數據實時同步,減免員工工作壓力和工作強度。

除此之外, eMES系統不僅僅能夠實現車間生產的信息化可讀,還能在AI視覺檢測下進行質量檢測、實時反饋,讓整個車間自動化運行更具智慧,有效降低了自動化生產“弱智化”“機械化”的弊病。

“新時達還特別注意設備的能耗管理和設備實時監控,減少了設備運行的損耗。”范曾表示,這一切都在可視化的數據平臺之下運作,是真正實現了認為可控的“車間大腦”運行。 

創新驅動,搶占數字經濟新賽道

2021年,新時達在機器人性能提升的關鍵環節――動力學高階算法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根據機器人慣量和負載的快速變化自適應地精準預測,機器人在運行速度(節拍)、運行穩定性、定位精度、噪音抑制等關鍵指標得到顯著提升,SCARA、弧焊和碼垛機器人也因此實現了與國際一線品牌并跑。

新時達機器人形成了完整的產品系列

據新時達總裁金辛海博士介紹,優秀人才是新時達未來持續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新時達重視人才建設,構建了以新時達學府為主體的優秀人才培養體系。經過27年的發展,新時達研發團隊已經擁有近千名研發人員,員工占比達到36%,承擔了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主持參與編制與修訂國家技術標準32項,主持或參與行業技術標準8項,獲得730項授權專利,242項發明專利和266項軟件著作權。”

2021年7月成立的新時達學府,成為新時達人才的孵化器

在金辛海博士看來,從新時達機器人的發展,看到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縮影。十幾年來,中國機器人的銷量一路狂奔,不僅大大提升了制造水平,也讓人類有機會共享智能社會的便利與幸福。

數據顯示,如今,上海工業機器人產量占全球規模的1/9左右,國際機器人紛紛設立了中國總部或機器人總部,國內機器人領軍企業紛紛擴大投資布局。同時,一大批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快速成長,崛起為新一代的產業生力軍與技術策源地。

“未來,隨著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步伐越來越快,各制造業企業對于提高供應鏈效率與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急迫,國內一批優秀智能制造相關企業將會得到機會,這對于新時達來說是一個應該牢牢抓住的機遇。”金辛海博士表示,接下來,新時達將聯合長三角三省一市的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12家重點企業,共同打造好“全長三角造”機器人,促進區域內機器人國產零部件在國內主流機器人整機廠實現應用,促進國產機器人在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中擴大應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新時達供圖)

專題:強國新賽道 踏上新征程——學習貫徹二十大 上海經信在行動

(責編:董志雯、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