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上海一小時”聚焦浦江郊野公園城市荒野工作室
為發揮進博會“溢出效應”,生動展現上海底蘊特色和城市轉型發展,上海市政府新聞辦會同各區新聞辦在第五屆進博會期間組織開展“感知上海一小時”線上會外采訪活動。今年的會外采訪不同于往年,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新聞采訪更加“觸手可得”。
本屆進博會“感知上海一小時”共有七站。11月9日下午,作為線上會外采訪的最后一站,近20名中外記者通過網絡云端共同走進閔行區浦江郊野公園及城市荒野工作室,共同聚焦閔行區在超大城市生態修復和城市近郊多樣生物種群保護方面所做的探索。當天,浦江郊野公園管理運營公司總經理胡譯先生和城市荒野工作室負責人郭陶然先生通過網絡直播連線、中英雙語交流的形式,接受了記者的線上提問。
浦江郊野公園總面積5.82平方公里,是以“森林游憩、濱水休閑”為定位的近郊都市森林型郊野公園。在生態上,擁有3000多畝的林地、約600畝水域面積,各類植物320種,野生動物532種,年客流量約155萬人次。
2019年,浦江郊野公園引進城市荒野工作室團隊,在公園西擴區與其合作共建上海鄉土生態科普示范基地,為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自然科普教育提供助力。城市荒野工作室,現占地面積17000平方米,是閔行區首個以上海鄉土生態為主題的生物多樣性研究、教育基地。基地以“保育鄉土物種、守護城市生態、普及生態教育”為主旨,結合原有場地條件加以生態化改造,營造低養護、近自然的鄉土生物群落,目前基地內有300余種上海的鄉土野生植物。基地內中長期開展植物群落演替監測、小微濕地生境營造、傳粉昆蟲生態服務,致力于研究基于大城市生態修復的各類課題。
目前,浦江郊野公園正以打造生物多樣性為特色主題,制定公園全域生態規劃。在生態保育方面,將加強鄉土植物的引種應用,尤其是注重引入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上海鄉土植物;在景觀塑造方面,開展小微濕地及林濕復合體系的改造研究,提升區域生態,營造具有上海郊野特色的濕地景觀;在科普教育方面,設計多樣性的自然研學課程,向市民傳播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理念。浦江郊野公園將做好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角度謀劃公園可持續發展。
隨著浦江郊野公園(一期)等一批生態空間建成開放,截至2021年底,閔行區各類綠化公園共計128座,森林覆蓋率達18.4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0.65平方米,領先全市,綠意盎然的環境品質已經初步呈現。閔行區計劃用3個三年,構建“五帶、十區、多點”的閔行公園城市格局。同時,閔行將綜合謀劃江、河、湖、林、園,銜接貫通綠、居、文、體、旅,讓市民融入其中,打造公園城市的無界融合,借助30座微型公園、12個美麗街區、100個城市微更新項目等,推動更多綠色空間開放共享融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