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一河: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
9月17日,名為“時空之梭”的蘇州河游船航線試航,上海市民乘舟親水的多年夢想終于成真。兩岸百年滄桑,一路風中穿越。
華東政法大學沿河“一帶十點”新景觀和修繕一新的歷史建筑對公眾開放,百年校園融入900米蘇州河濱河空間。
揚子江碼頭完成改造提升,“世界會客廳”亮相北外灘,周邊以480米的浦西第一高樓為代表的摩天大樓群藍圖已定,未來將集聚航運金融、高能級商務等核心功能,與外灘、陸家嘴成為“黃浦江金三角”。
上海因水而生、因水而興。流淌千年、穿城而過的黃浦江、蘇州河記錄著這座城市的發展與變遷,承載著上海城市能級提升和宜居生活品質打造的重任。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上海花大氣力把“一江一河”濱水空間騰退出來、貫通起來。2017年底,黃浦江沿岸基本實現從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45公里濱江公共空間貫通開放;2020年底,蘇州河中心城段42公里濱水岸線實現基本貫通開放。
“一江一河”岸線公共空間持續優化,產業能級逐步提升,歷史文化遺產有效傳承,濱水空間管理更加高效。
楊浦濱江,孩子們踩著滑板車一路前行,身后掠過一座座由工業遺存改建的咖啡館、展示廳。徐匯濱江,龍華機場原址,兩棟被稱為“雙子塔”的西岸智塔拔地而起,匯聚眾多人工智能產業上下游企業和研究機構。普陀“半馬蘇河”經歷了從近代工業熱土到創新宜居樂土的嬗變,沿河居民小區、文創產業園區與濱水公共空間融合共生。
2021年底,《上海市黃浦江蘇州河濱水公共空間條例》通過,為提升濱水公共空間共享、共治水平提供立法保障。黃浦江濱江驛站引入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相關企業通過植入特色功能并負責日常維護,形成環境、品牌疊加效應。蘇州河沿線由相關單位、小區自發組織“護河隊”,把對母親河的呵護落實為市民的自發行為。市民游客是公共空間的享受者,也是公共秩序的守衛者。
如今的黃浦江、蘇州河沿岸正在實現三大轉變:在發展形態上,將貨運碼頭密布的“工業銹帶”,向聚焦生態功能修復的城市綠帶、提升城市綜合活力的“城市會客廳”轉變;在開發模式上,將從過去外延擴張的“大拆大建”,向注重提升城市品質和文化內涵的“上海更新”轉變;在戰略能級上,濱江地區將從“上海制造”,向承載全球城市創新核心功能的“濱水創造”轉變。未來的“一江一河”世界級濱水區將建設彰顯城市精神的人民之江、人民之河。
《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03日 1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