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庫門城市更新向高質量發展 讓居民生活更美好
東方網10月31日報道:今天(31日)是“世界城市日”,今年的主題是“行動,從地方走向全球”,旨在呼吁全球城市積極采取行動,為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作出更大貢獻。在“世界城市日”誕生的“石庫門城市更新論壇”,也已經連續舉辦兩屆,通過經驗交流、成果分享、建言獻策,為進一步推進石庫門城市更新向高質量發展作出了貢獻。
“上海現存較為完整的石庫門風貌街坊約173處,共有石庫門里弄1900余處,居住建筑單元5萬幢。其中部分石庫門里弄和風貌街坊已經列入各類法定保護對象。”據上海“石庫門城市更新論壇”創始人、上海海派石庫門創意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淀山湖論壇發展促進中心理事長陳瀚波介紹,近年來,上海在石庫門城市更新方面涌現了新天地、建業里、田子坊、豐盛里、張園、今潮8弄、慎余里等眾多的成功案例,與各類建筑一起構成了城市的肌理,延續著上海的文脈和特有的溫度,上海石庫門建筑已成為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優秀體現。
老建筑綜合改造,讓石庫門煥發新生機
“瑞金二路街道轄區內老建筑風格較多,南昌路100弄、南昌路74弄、步高里等均為典型的石庫門建筑。近年來,街道以黃浦區衡復風貌區保護首輪三年綜合改造為契機,在黨建引領下,堅持‘人民城市’理念,與相關職能部門、區屬集團、社區單位等密切配合,積極探索‘拆除違章-房屋大修-小區微更新-適老化改造-平安建設-自治共治’一體化模式,讓石庫門建筑在保留歷史風貌和濃郁煙火氣的基礎上,煥發新生機。”瑞金二路街道黨工委書記任偉峰介紹,街道工作人員聚焦居民急難愁盼,提升石庫門建筑的居住品質,對南昌路100弄等多個石庫門建筑小區,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和微更新,增設了非機動車棚、充電樁等設施,杜絕飛線充電等現象,消除安全隱患。根據需要對小區門崗、外立面裝飾底座、車棚、雨棚、晾衣架、花壇、鐵藝圍欄等設施實施綜合改造。逐步增強居民公用設施改造力度,堅持以適老化改造為切入點,逐步提高幸福指數,讓房屋既有顏值、又有內涵。
圖片說明:任偉峰(左)在石庫門建筑綜合改造工程現場。“石庫門城市更新論壇”供圖
寶興居委會是上海第一個、也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由居民自發建立的居民委員會。該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徐麗華介紹,轄區內的石庫門老建筑,人均居住面積狹小。雖經微更新,但公共基礎設施陳舊,很多居民還過著做飯難、如廁難、洗澡難、晾曬難的日子。不少年逾古稀的老人,每天都要拎著馬桶從狹窄陡峭的樓梯上走下來,一來一回走上好幾百米。“寶興的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很具體、也很明確,那就是改善居住條件、住上新房子。”徐麗華介紹,在市領導的關心下,金陵東路64號地塊被納入2019年黃浦舊改征收計劃。2020年6月26日,寶興里舊改的最后一戶居民搬遷完畢,實現了寶興里1136戶居民100%自主簽約、100%自主搬遷。徐麗華說,“隨著征收任務的完成,居民們都對未來的新生活充滿了希望!”
“石庫門城市更新論壇”傳承世博理念,展現上海品牌
“石庫門作為上海特有的一種城市民居建筑,同時也是世界民居建筑的特殊類型,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弘揚石庫門文化,不斷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在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務協調中心主任成鍵看來,“石庫門城市更新論壇”傳承了世博理念,并通過石庫門城市更新的成就展現上海品牌。論壇作為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動之一,已成功舉辦兩屆。在此過程中,許多特色的石庫門城市更新項目主體踴躍參與活動,與大家分享實踐經驗與成果,發表真知灼見,充分體現石庫門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紅色文化的特色內涵。
成鍵還介紹,2020首屆論壇發布的《石庫門論壇倡議》內容,正在以不同形式逐步轉化為成果。論壇舉辦至今,已有4篇嘉賓發言稿作為論壇成果,被收錄進了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務協調中心每年出版的中英文《世界城市日活動成果精粹》一書中,得以向全球傳播。
(作者:曾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