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殘疾人更好地共享發展成果,這樣的“頭腦風暴會”真好
人民網上海10月20日電 (葛俊俊、實習生劉岍琳)目前,浦東新區共有持證殘疾人11萬,占上海市殘疾人數近五分之一。如何在探索超大城市殘疾人工作“上海模式”中,發揮浦東高水平示范引領作用?10月13日下午,一場以“共赴助殘陣地參觀視察,共商殘疾人事業引領區建設”為主題的走訪調研及座談交流會舉行。
調研云臺路155號
上海市殘聯副理事長郭詠軍、辦公室主任劉立偉,復旦大學教授呂軍、陳剛,人民網上海頻道負責人金煜純,浦東新區殘聯領導班子等一行先后赴云臺路155號場地、14號望江驛、北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唐鎮殘障人士綜合服務中心、浦東新區殘疾人黨群服務中心等參觀調研,并觀看了翔港福利企業、泥城新建三陽基地、惠南區級基地的介紹視頻。
調研14號望江驛
調研北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調研唐鎮殘障人士綜合服務中心
近年來,浦東新區殘聯探索創新更好服務殘障人士的有效載體,成立了全國首家特殊領域黨建示范性陣地——浦東新區殘疾人黨群服務中心。該中心的建成是浦東發展新階段民生成果的重要體現,是浦東、上海、乃至全國殘疾人事業建設成就的重要展現,更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形象縮影。
如何深入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深化黨建引領?座談會上,浦東新區殘聯理事長祝宏標介紹了當前浦東新區殘聯建設的現實情況,點贊了“譜夢列車”項目的強操作性及可復制性。祝宏標表示,此次座談會,邀請各位專家進一步為浦東新區殘聯明確定位,如信息化定位,黨建定位等,推動殘疾人引領區打造,實現可復制可推廣同時也能看得見摸得著的“上海模式”及“引領區模式”。
復旦大學教授呂軍分享觀點
作為公共衛生管理的研究者,復旦大學教授呂軍從2002年起關注殘疾兒童的康復問題。20年來,她發現助殘機構在不斷健全,人手不斷增加,社會組織也在逐步加入。“我們需要清楚如何通過引領區建設,錘煉殘聯組織體系功能,讓殘疾人隊伍感受到價值,尤其在社會轉型發展中,對整個殘疾人群體的生存質量和社會質量進行改善。”她認為,可以從生態系統的理論角度,把發現問題的機制和干預的技術結合起來,及時并針對性地了解殘疾人的需求,提高殘疾人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呂軍建議,通過引領區建設,打造自主創新的高地,做強創新引擎;加強改革的系統建設,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推動規則和制度管理標準開放;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座談交流會
“通過多個助殘點位的調研,我發現浦東殘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殘疾人的收益也逐漸增多。”人民網上海頻道負責人金煜純分享了四點體會:第一,運用黨建組織力把政府部門組織起來;第二,把體制和市場組織起來;第三,帶動科技的力量;第四,發揮外省市力量,將蘇州、合肥、杭州等長三角地區組合聯動。
上海市殘聯辦公室主任劉立偉做了交流發言,他從法律法規優勢、先發優勢、區位優勢等角度分析認為,引領區發展應可觸摸、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
上海市殘聯副理事長郭詠軍總結發言
上海市殘聯副理事長郭詠軍在總結發言時指出,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為指引,我們要乘勢而上,研究可行方案,指導浦東新區打造殘疾人工作示范引領區,成為開放、創新、高品質的“浦東樣板”。市殘聯將按照“能放盡放、能建盡建”原則,支持浦東新區深化殘疾人工作體制機制改革,提升殘疾人服務保障水平,在推進項目發展、強化業務指導上發力。希望浦東新區殘聯增強主體責任,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前瞻性和針對性,通過打造黨建引領下、全社會融合共建的有形陣地,呈現卓有成效的示范引領效應,讓殘疾人更好地共享發展成果,提升滿意度和幸福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